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丁香半夏丸

    《太平惠民種劑局方》卷四:丁香半夏丸別名

    丁夏霍香丸(《雞峰普濟方》卷十八)、半夏丁香丸(《景岳全書》卷五十四)。

    處方

    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參 陳皮(去白)各7.5克 藿香(葉)15克 半夏(湯浸七次,姜汁炒)90克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研為細末,以生姜汁煮面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脾胃宿冷,胸膈停痰,嘔吐惡心,吞酸噫醋,心腹痞滿,脅肋刺痛,不思飲食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生姜湯送下,不計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太平惠民種劑局方》卷四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:丁香半夏丸處方

    丁香(不見火)30克 干姜(炮)半夏(湯泡七次)橘紅各60克 白術45克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研為細末,生姜自然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胃有宿寒,嘔吐吞酸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0丸,空腹時用淡姜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二十四:丁香半夏丸處方

    丁香1兩,紅豆(炒)2兩,半夏(制)2兩,白術(炒)2兩,陳皮3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姜汁打糊為丸,如胡椒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胃寒嘔吐,吞酸,痰飲咳嗽,痞悶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方中紅豆,《飼鶴亭集方》作“紅豆蔻”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二十四《局方》卷四:丁香半夏丸別名

    半夏藿香丸

    處方

    肉豆蔻仁1分,木香1分,丁香1分,人參(去蘆頭)1分,陳皮(去白)1分,藿香葉半兩,半夏(湯洗7次,姜汁炒黃色)3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以生姜汁煮面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胃宿冷,胸膈停痰,嘔吐惡心,吞酸噫醋,心腹痞滿,脅肋刺痛,短氣噎悶,不思飲食。脾胃久虛寒,痰壅滯,嘔吐苦水,噦逆清涎,頭痛目眩,咳嗽上喘,腹中水響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半夏藿香丸(《雞峰》卷十八)。本方方名,《景岳全書》:引作“半夏丁香丸”。

    摘錄《局方》卷四《玉機微義》卷四:丁香半夏丸處方

    檳榔3分,丁香1兩,半夏1兩,細辛半兩,干姜半兩,人參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姜汁糊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胃虛寒,痰飲咳嗽,頭暈多涎。心下停飲冷痰。頭目眩暈,睡臥口中多涎。脾胃虛寒,痰飲咳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,姜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玉機微義》卷四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九:丁香半夏丸處方

    丁香(不見火)1兩,白術1兩半,半夏(湯泡7次)2兩,干姜(炮)2兩,橘紅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用生姜自然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胃寒嘔吐,吞咽酸水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0-70丸,食遠生姜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九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茯苓4兩,生葛8兩,甘草2兩(炙),生姜5兩,半夏1升(湯洗),人參3兩,當歸2兩,芎2兩,李根白皮(切)1升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短氣,五臟不足,寒氣厥逆,腹脹滿,氣奔走沖胸膈,發(fā)作氣欲絕,不識人,氣力羸瘦,少腹起騰踴如豚子,走上走下......
  • 處方芍藥、川芎、茯苓、葛根、半夏、甘草、當歸、甘李根皮。功能主治腎積,小腹如江豚跳躍上沖。摘錄《證治寶鑒》卷九......
  • 處方甘李白皮1兩半,干葛半兩,半夏4錢,白芍3錢,當歸2錢,芎2錢,甘草2錢。制法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因驚悸憂恚氣聚,自臍腹動悸,上行或沖咽喉,腹中痛。用法用量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后溫服。摘錄《雞峰》卷二十......
  • 處方大黃、龍膽、赤芍藥、川芎、白芷、牛蒡子、防風、防己、黃芩、當歸、甘草、梔子、生地黃、細辛、羌活、荊芥各等分。功能主治小兒五臟冷熱相攻,致目中漏睛膿出者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用水1鐘半,煎至1鐘,去滓,食后溫服。摘錄《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......
  • 處方郁金 細辛 降香 荊芥 防風 橘紅 枳殼 銀花制法上藥為末。功能主治主各種痧疹。用法用量每服9克,微溫茶清調服。摘錄《衛(wèi)生鴻寶》卷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