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茯苓2兩(食不消加1倍),附子2兩(炮,有風加三分之一),山茱萸3兩(身癢加三分之一),杜仲2兩(腰痛加三分之一),牡丹2兩(腹中游氣加三分之一),澤瀉3兩(有水氣加三分之一),薯蕷3兩(頭風加1倍),桂心6兩(顏色不足加三分之一),細辛3兩(目視茫茫加三分之一),石斛2兩(陰濕癢加三分之一),蓯蓉3兩(身痿加三分之一),黃耆4兩(體疼加三分之一)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男子內(nèi)虛,不能食飲,忽忽喜忘,悲憂不樂,喜怒無常,或身體浮腫,小便赤黃,精泄淋瀝,痛絞膀胱,脛疼冷痹,伸不得行,渴欲飲水,心腹脹滿。
先每服7丸,食前服,1日2次。
忌生蔥、生菜、豬肉、冷水、大酢、胡荽等物。
茯苓1兩,防風6錢,白術1兩,細辛3錢,山藥1兩,澤瀉4錢,附子(炮,便制)、紫菀5錢,獨活5錢,芍藥1兩,丹參5錢,桂5錢,干姜3錢,牛膝5錢,山茱萸肉5錢,黃耆1兩,苦參3錢。
腎虛冷,五臟內(nèi)傷,頭重足浮,皮膚燥癢,腰脊疼痛,心胃咳逆,口干舌燥,痰涎流溢,惡夢遺精,尿血滴瀝,小便偏急,陰囊濕癢,喘逆上壅,轉(zhuǎn)側(cè)不得,心常驚悸,目視茫茫,飲食無味,日漸羸瘦。
每服7丸,1日2次。
茯苓3兩,防風2兩,桂心2兩,白術2兩,細辛2兩,山茱萸2兩,薯蕷2兩,澤瀉2兩,附子2兩(炮),干地黃2兩,紫菀2兩,牛膝3兩,芍藥2兩,丹參2兩,黃耆2兩,沙參2兩,蓯蓉2兩,干姜2兩,玄參2兩,人參2兩,苦參2兩,獨活2兩。
男子腎虛冷,五臟內(nèi)傷,風冷所苦,令人身體濕癢,足行失顧,不自覺省;或食飲失味,目視茫茫,身偏拘急,腰脊痛強,不能食飲,日漸羸瘦,胸心懊悶,咳逆上氣,轉(zhuǎn)側(cè)須人,起則扶舁,針灸服藥,療之小折;或乘馬觸風,或因房室不自將護,飲食不量,用力過度,或口干舌燥,或流涎出口,或夢寤精便自出,或尿血、尿有淋瀝,陰下癢濕,心驚動悸,少腹偏急,四肢酸疼,氣息噓吸,身體浮腫,氣逆胸脅。
每服5丸,食前臨時以酒飲送下。
忌酢物、生蔥、桃李、雀肉、生菜、豬肉、蕪荑等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茯苓2兩(食不消加1倍),附子2兩(炮,有風加三分之一),山茱萸3兩(身癢加三分之一),杜仲2兩(腰痛加三分之一),牡丹2兩(腹中游氣加三分之一),澤瀉3兩(有水氣加三分之一),薯蕷3兩(頭風加1倍),桂心6兩(顏色不足加三分之一),細辛3兩(目視茫茫加三分之一),石斛2兩(陰濕癢加三分之一),蓯蓉3兩(身痿加三分之一),黃耆4兩(體疼加三分之一)。
制法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男子內(nèi)虛,不能食飲,忽忽喜忘,悲憂不樂,喜怒無常,或身體浮腫,小便赤黃,精泄淋瀝,痛絞膀胱,脛疼冷痹,伸不得行,渴欲飲水,心腹脹滿。
用法用量先每服7丸,食前服,1日2次。
注意忌生蔥、生菜、豬肉、冷水、大酢、胡荽等物。
摘錄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素女經(jīng)》《遵生八箋》卷五:補腎茯苓丸處方茯苓1兩,防風6錢,白術1兩,細辛3錢,山藥1兩,澤瀉4錢,附子(炮,便制)、紫菀5錢,獨活5錢,芍藥1兩,丹參5錢,桂5錢,干姜3錢,牛膝5錢,山茱萸肉5錢,黃耆1兩,苦參3錢。
制法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腎虛冷,五臟內(nèi)傷,頭重足浮,皮膚燥癢,腰脊疼痛,心胃咳逆,口干舌燥,痰涎流溢,惡夢遺精,尿血滴瀝,小便偏急,陰囊濕癢,喘逆上壅,轉(zhuǎn)側(cè)不得,心常驚悸,目視茫茫,飲食無味,日漸羸瘦。
用法用量每服7丸,1日2次。
摘錄《遵生八箋》卷五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素女經(jīng)》:補腎茯苓丸處方茯苓3兩,防風2兩,桂心2兩,白術2兩,細辛2兩,山茱萸2兩,薯蕷2兩,澤瀉2兩,附子2兩(炮),干地黃2兩,紫菀2兩,牛膝3兩,芍藥2兩,丹參2兩,黃耆2兩,沙參2兩,蓯蓉2兩,干姜2兩,玄參2兩,人參2兩,苦參2兩,獨活2兩。
制法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男子腎虛冷,五臟內(nèi)傷,風冷所苦,令人身體濕癢,足行失顧,不自覺省;或食飲失味,目視茫茫,身偏拘急,腰脊痛強,不能食飲,日漸羸瘦,胸心懊悶,咳逆上氣,轉(zhuǎn)側(cè)須人,起則扶舁,針灸服藥,療之小折;或乘馬觸風,或因房室不自將護,飲食不量,用力過度,或口干舌燥,或流涎出口,或夢寤精便自出,或尿血、尿有淋瀝,陰下癢濕,心驚動悸,少腹偏急,四肢酸疼,氣息噓吸,身體浮腫,氣逆胸脅。
用法用量每服5丸,食前臨時以酒飲送下。
注意忌酢物、生蔥、桃李、雀肉、生菜、豬肉、蕪荑等。
摘錄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素女經(jīng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