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白龍膏

    《圣惠》卷六十五:白龍膏處方

    膩粉1分,乳香半兩(細研),濕百合根1兩(爛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相和研令勻熟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諸惡瘡腫,人不識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用先以鹽漿水凈洗瘡,以厚紙涂藥于上,日2次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六十五《御藥院方》卷十:白龍膏處方

    沉香2錢半,白檀1錢半,白茯苓(去皮)1錢半,木香1錢半,白附子1錢,桔梗1錢,白及2錢,白蘞半兩,白芷1錢半,白薇1錢,白術(shù)1錢半,黃耆2錢半,川芎1錢半,甘草2錢,防風(fēng)2錢半,白芍藥2錢半,當(dāng)歸(洗,焙)半兩,生干地黃1錢,瓜蔞根1錢半,杏仁(湯浸,去皮尖)2錢,桑白皮2錢,桃仁(湯浸,去皮尖)2錢,木鱉子(去殼)2錢半,人參(去蘆頭)2錢半,木通2錢半,獨活2錢半,川升麻2錢半,槐白皮2錢半,零陵香葉2錢半,苦參1錢,臘日澄清脂麻油1斤2兩,上好瓦粉14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,用上項油浸7日7宿,于凈石鍋或銀器中以慢火煎,候白芷焦黃色,放溫,以新綿濾去滓,于瓷罐子內(nèi)密封,澄3日3宿,候取出傾于鍋內(nèi),以慢火輕溫,再濾去滓,傾在上好瓷碗中,用慢火再熬動,次下黃蠟14兩,用竹蓖子不住手攪令勻,放溫,次入瓦粉再攪令勻,以慢火再輕熬動,抬下攪令勻,續(xù)次再上火,3日方欲成膏,于瓷盒內(nèi)盛密封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惡瘡,焮赤腫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用藥時,用軟白絹子上攤藥,貼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御藥院方》卷十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白龍膏處方

    輕粉5錢(另研),白薇1兩,白芷1兩,白蘞1兩,黃耆1兩,商陸根1兩,柳白皮1兩,桑白皮1兩,乳香2兩(另研),定粉(另研)8兩,黃蠟8兩,杏子油1斤(如無,用脂麻油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7味銼,油內(nèi)揉浸3日,于木炭火上煎,令白芷黃色,濾去滓,于油中下黃蠟、乳香后,溶開出火,再濾,候微冷,下輕粉、定粉急攪,至冷,瓷盒內(nèi)收貯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血脈,通氣脈,消毒敗腫,止痛生肌。主頭面五發(fā)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用緋絹上攤用之。

    摘錄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六引陳儀賓方:白龍膏處方

    黃蠟2兩,黃香2兩(為末,去黑渣不用),香油3兩(燉溫),乳香末5分,沒藥末5分。

    制法

    先將蠟入瓷碗內(nèi),慢火化開,用箸敲碗邊,續(xù)續(xù)入黃、香、乳、沒,取碗離火,入溫香油于內(nèi),攪勻待冷,入水缸內(nèi),去火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杖瘡,及遠年近日一切頑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日取出油,單紙攤藥貼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六引陳儀賓方《回春》卷八:白龍膏處方

    香油4兩,官粉1兩(研細),黃蠟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先將香油煎數(shù)沸,再入官粉,次入黃蠟溶化,攪勻退火,待藥將皺面,用厚連四紙剪大小不一,拖藥在上收候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背疽及糜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若貼時,先將蔥須煎湯洗凈貼之。

    摘錄《回春》卷八《遵生八箋》卷十八:白龍膏處方

    白及1兩,五倍子(炒)5錢,白蘞3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各樣瘡腫癥,或腿或臂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醋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遵生八箋》卷十八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白龍膏處方

    麻油20兩,大附子2個,川山甲10片,杏仁50粒,槐白皮1片。

    制法

    浸10余日,炸枯,濾去滓,入血余1團,蛤蟆1個,白花蛇1條,徐徐煎化,再濾滓凈,入飛黃丹10兩成膏,加乳香、沒藥各2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鼠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貼之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西安方):白龍膏別名

    驗方千捶膏

    處方

    蓖麻仁12兩,沒藥5錢,乳香5錢,輕粉5錢,鉛粉5錢,杏仁3錢,銅綠3錢,松香1斤4兩。

    制法

    各藥入石臼內(nèi)搗千余下,以和勻融粘為度,收貯瓷罐中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皮膚瘡癤及由濕毒引起之暴發(fā)瘡腫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視腫瘍大小,裁青布攤貼之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西安方)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金精石、銀精石、陽起石、玄精石、磁石、石膏、滑石、禹余糧石各等分。制法上為末,入金、銀鉗鍋子內(nèi)盛之,用鹽泥固濟口,以文、武火煅煉紅透,放冷,研如粉,入水銀半兩,輕粉1錢,研令不見星子,卻入余藥,再研勻。功能主治癩病。用法用量令患人先洗瘡......
  •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八風(fēng)丹處方滑石(細研)、天麻(酒浸),各一兩。龍腦(研)、麝香(研),各一分。白僵蠶(微炒)、白附子(炮),各半兩。半夏(白礬制)二兩,寒水石(火燒通赤.細研.水飛)半斤。炮制上件藥,搗羅為細末,入研者藥同研令勻,......
  • 明·方賢著《奇效良方》:八風(fēng)九州島島島島湯處方麻黃(去節(jié).四兩)。甘草(炙)、干姜、附子(炮)、防風(fēng)、獨活,各三兩。石膏(綿裹.搥碎)、茯苓、白術(shù)、川芎、柴胡、當(dāng)歸、人參、細辛,各二兩。杏仁(去皮尖.四十九粒)。炮制上咀,以水一斗,清酒五升......
  • 《千金翼》卷十六:八風(fēng)十二痹散處方細辛1兩,巴戟1兩,黃耆1兩,礬石(燒)1兩,厚樸(炙)1兩,白斂1兩,桂心1兩,黃芩1兩,牡荊1兩,山茱萸1兩,白術(shù)1兩,女萎1兩,菊花1兩,人參1兩,天雄(炮,去皮)1兩,防風(fēng)1兩,萆薢1兩,石斛1兩,......
  •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八風(fēng)散處方藿香(去土)半斤,白芷、前胡(去蘆),各一斤。黃(去蘆)、甘草、人參(去蘆),各二斤。羌活(去蘆)、防風(fēng)(去蘆),各三斤。炮制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治風(fēng)氣上攻,頭目昏眩,肢體拘急煩疼,或皮膚風(fēng)瘡癢痛,及治寒壅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