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柏葉30克(微炙)續(xù)斷22克 芎藭22克 禹余糧60克(燒,醋淬七遍)艾葉22克(微炒)阿膠30克(搗碎炒令黃燥)牡蠣30克(燒為粉)地榆30克(銼)熟干地黃30克 當歸22克(銼,微炒)丹參22克 蛇甲30克(炙微黃)鹿茸30克(去毛,涂酥,炙微黃)鱉甲30克(涂醋,炙微黃)赤石脂30克
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五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
治婦人崩中漏下不止,漸加黃瘦,四肢無力,腹內(nèi)疼痛,不思飲食。
每次30丸,空腹時以溫酒送下。
柏葉(去梗)黃連(去須)阿膠(炙令燥)地榆(銼)當歸(焙)各15克
上五味,搗羅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治膿血久痢,腹內(nèi)疼痛。
每服20丸,溫米飲下,不拘時。
柏葉1兩,烏梅肉(曬干)1兩,皂莢1梃(去皮并子,水浸透,搗研取汁)。
上3味,除皂莢外,為末,將皂莢汁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腸痔腫痛,時有膿血。
每服10丸,食前溫熟水送下。
側(cè)柏葉(9蒸9曬)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能生眉發(fā)。主大麻風,眉發(fā)脫落。
每服100丸,1日3次,開水送下。
柏葉1兩(微炙),續(xù)斷3分,芎3分,禹余糧2兩(燒,醋淬7次),艾葉3分(微炒)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牡蠣1兩(燒為粉),地榆1兩(銼),熟干地黃1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丹參3分,鮀甲1兩(炙微黃),鹿茸1兩(去毛,涂酥炙微黃),鱉甲1兩(涂醋炙微黃),赤石脂1兩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婦人崩中漏下不止,漸加黃瘦,四肢無力,腹內(nèi)疼痛,不思飲食。
每服3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柏葉1兩(微炙),夜明砂1兩(以糯米炒令黃)。
上為末,用牛膽汁拌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明目。主青盲。
每服20丸,臨臥時以竹葉湯送下;至五更初再服20丸,以粥飲送下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柏葉30克(微炙)續(xù)斷22克 芎藭22克 禹余糧60克(燒,醋淬七遍)艾葉22克(微炒)阿膠30克(搗碎炒令黃燥)牡蠣30克(燒為粉)地榆30克(銼)熟干地黃30克 當歸22克(銼,微炒)丹參22克 蛇甲30克(炙微黃)鹿茸30克(去毛,涂酥,炙微黃)鱉甲30克(涂醋,炙微黃)赤石脂30克
制法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五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治婦人崩中漏下不止,漸加黃瘦,四肢無力,腹內(nèi)疼痛,不思飲食。
用法用量每次30丸,空腹時以溫酒送下。
摘錄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三《圣濟總錄》卷七十六:柏葉丸處方柏葉(去梗)黃連(去須)阿膠(炙令燥)地榆(銼)當歸(焙)各15克
制法上五味,搗羅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治膿血久痢,腹內(nèi)疼痛。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溫米飲下,不拘時。
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七十六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四二:柏葉丸處方柏葉1兩,烏梅肉(曬干)1兩,皂莢1梃(去皮并子,水浸透,搗研取汁)。
制法上3味,除皂莢外,為末,將皂莢汁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腸痔腫痛,時有膿血。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食前溫熟水送下。
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《秘傳大麻風方》:柏葉丸處方側(cè)柏葉(9蒸9曬)。
制法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功能主治能生眉發(fā)。主大麻風,眉發(fā)脫落。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1日3次,開水送下。
摘錄《秘傳大麻風方》《圣惠》卷七十三:柏葉丸處方柏葉1兩(微炙),續(xù)斷3分,芎3分,禹余糧2兩(燒,醋淬7次),艾葉3分(微炒)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牡蠣1兩(燒為粉),地榆1兩(銼),熟干地黃1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丹參3分,鮀甲1兩(炙微黃),鹿茸1兩(去毛,涂酥炙微黃),鱉甲1兩(涂醋炙微黃),赤石脂1兩。
制法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婦人崩中漏下不止,漸加黃瘦,四肢無力,腹內(nèi)疼痛,不思飲食。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摘錄《圣惠》卷七十三《圣惠》卷三十三:柏葉丸處方柏葉1兩(微炙),夜明砂1兩(以糯米炒令黃)。
制法上為末,用牛膽汁拌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明目。主青盲。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臨臥時以竹葉湯送下;至五更初再服20丸,以粥飲送下。
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