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必勝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必勝散處方

    熟地黃、小薊(并根用)、人參、蒲黃(微炒)、當歸(去蘆)、川芎、烏梅(去核),各一兩。

    炮制

    上件藥搗,羅為粗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男子、婦人血妄流溢,吐血、衄血、嘔血、咯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八:必勝散處方

    熟干地黃 小薊(并根用)人參 蒲黃(微炒)當歸(去蘆)芎藭 烏梅(去核)各30克

    制法

    上藥搗羅為粗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益氣養(yǎng)榮,涼血止血。主吐血、衄血、嘔血、咯血屬于氣血兩虧,血分有熱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5克,用水220毫升,煎至160毫升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八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:必勝散處方

    蒲黃(略炒)螺兒清各等分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研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止血。主齒衄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用少許,擦患處,少待,用溫鹽水漱之。

    摘錄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煙霞圣效方》:必勝散處方

    雄黃 川芎各等分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偏正頭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二味,分別研為細末,含水嗜之。立效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煙霞圣效方》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必勝散處方

    大黃 檳榔 白牽牛各3克 粉霜4.5克

    制法

    上藥各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大麻風,血熱秘結,臟腑不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年壯者,作五服,中年久虛者,作七服,用生姜120克搗汁,赤砂糖9克,加水300毫升,三味和勻,臨睡時腹中稍空,頓溫,通口服之即睡。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針刺,頭目齒縫俱痛,此藥尋病之功已達,行出大小二便,或青、白、黑、黃,又或紅蟲之類,此乃病根也。一月服藥三次漸痊,眉發(fā)俱生,肌膚如舊。齒縫有血,宜用貫眾、黃連各9克,用水4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入冰片少許,每日陸續(xù)漱之,其血自止。

    備注

    《張氏醫(yī)通)卷十四所載必勝散,較《外科正宗》方多皂角刺,生炙甘草。"治癘風惡疾,營衛(wèi)俱病,上下齊發(fā)。"

    摘錄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四:必勝散處方

    赤檳榔5錢,皂角刺(炒)5錢,大黃(酒煨)1兩,白牽牛(生,取頭末)6錢(以一半炒),甘草(生、炙)各1錢,輕粉2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癘風惡疾,營衛(wèi)俱病,上下齊發(fā)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壯年者分5服,中年者分7服。每服入黑糖或白蜜2匙,姜汁5匙調服。臨臥時腹中稍空,姜湯送下。至三更,遍身麻木如針刺,頭目齒縫俱痛。此藥尋病根,重者,7日行1次,稍輕者,10日半月行1次,以3-5遍為度。病退后,眉發(fā)漸生,肌肉如故。如齒縫中有血,以黃連貫眾湯漱之。

    摘錄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四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必勝散處方

    白術4兩,甘草(炙)4兩,五味子(微炒)4兩,干姜(炮)3兩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氣虛弱,不思飲食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匕,加鹽少許,沸湯點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《濟生續(xù)方》卷五:必勝散處方

    蒲黃(略炒)、螺兒青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齒衄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用少許擦患處,少待,用溫鹽水漱之。

    摘錄《濟生續(xù)方》卷五《局方》卷八:必勝散處方

    熟干地黃1兩,小薊(并根用)1兩,人參1兩,蒲黃(微炒)1兩,當歸(去蘆)1兩,芎藭1兩,烏梅(去核)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男子婦人血妄流溢,吐血、衄血、嘔血、咯血;婦人下血過多,致發(fā)虛熱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局方》卷八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六九:必勝散處方

    天南星(炮)1分,輕粉(研)1分,甘遂1分,全蝎(炒)1分,巴豆(去皮心膜出油)7粒,丹砂(研)1錢,麝香(研)半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急驚風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字匕,要吐瀉,酒調下;取涎,薄荷湯調下。未周晬兒減之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:必勝散處方

    芎、歸、芍、生地、熟地、阿膠、前胡、甘草、天冬、麥冬、陳皮、黃耆、白術、茯苓、刺薊、馬勃、醉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涼血,養(yǎng)血安胎。主妊娠吐血衄血者,皆由平日憂思驚恐傷于肝脾,結于經絡,久則氣逆以致經血妄行,口出曰吐,鼻出曰衄。心胸煩滿,甚或喘急,胎氣上逼則難治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古人云:胎前見血,十不活一,此甚言經血之不可傷也。夫血以養(yǎng)胎,胎藉血長,一有滲漏,胎元必傷,妄行過甚,孕婦有損,吐衄,從口鼻而出血,熱極矣。清熱涼血,胎或可安。芎、歸、膠、芍、二冬、二地所以清血分之熱,可養(yǎng)血固胎;醉芩、刺薊、馬勃專除血中之伏火;黃耆、術、芩、陳、甘補陽以生陰之道。微嫌川芎辛散上行,宜慎之。

    摘錄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:必勝散別名

    必效散

    處方

    附子1枚(端正重8錢者,生,去皮臍,切為4段,生姜自然汁1大盞,浸1宿,慢火炙干,再于生姜汁內蘸,再炙再蘸,滲盡姜汁為度),高良姜、附子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風寒客搏陽經,偏正頭痛不可忍,及陽虛頭痛,連綿不愈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必效散(《易簡方》)。

    注意

    忌熱物少時。

    摘錄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八:必勝散處方

    蟾酥1錢,輕粉(別研)1錢,淀粉1錢,人中白1錢,麝香1字(別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牙疳,齒斷蝕爛,口臭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臨臥鹽湯漱口了,貼藥末在患處,用薄紙蓋之。

    摘錄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八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四:必勝散處方

    馬勃。

    制法

    以生布擦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妊娠吐血、衄血。亦治吐血不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濃米飲調下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四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必勝散處方

    川白芷不拘多少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,曬或焙,研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、大人病中聞飲食藥氣,即惡心干嘔,不能療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抄1字及半錢于舌上,令其自化,或用掌心盛之,以舌舐咽。兒小者,溫凈湯濃調,少與含化,并不拘時候。至6-7次即效。

    摘錄《活幼心書》卷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外科集腋》卷四:八葉湯處方扁柏葉、青蒿葉、蓖麻葉、金銀葉、桃葉、柳葉、槐葉、艾葉各等分。功能主治陰 (匿蟲)。用法用量煎湯熏洗。摘錄《外科集腋》卷四《三因》卷十五:八葉湯處方桑葉、荷葉、地黃葉、皂角葉、蒻葉、蒼耳葉、菖蒲葉、何首烏葉各等分......
  • 《陳囊庵婦科補解》卷一:八君子湯處方人參 白茯苓 白術各3克 炙草1.5克 半夏3克 廣皮2.4克 蒼術2.4克 當歸7.5克功能主治脾胃濕痰內盛,時時帶下,經行而帶癥益盛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陳囊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《陳素閹婦科補解》卷一......
  • 《壽親養(yǎng)老新書》卷四:八味丸處方川巴戟45克(酒沒,去心,用荔枝肉30克,同炒赤色,去荔枝肉不要)高良姜30克(銼碎,用麥門冬45克,去心,同炒赤色為度,去門冬)川楝子60克(去核,用降真香30克,銼碎同炒,油出為度,去降真香)吳茱萸45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沈陽方):八味丹處方朱砂1兩,磁石1兩,赤石脂1兩,代赭石1兩,人中黃1兩,禹余糧1兩,乳香1兩,沒藥1兩。制法上為極細末,糯米湯為小丸。功能主治補精髓,壯筋骨,益心智,理虛損,明目益睛,安神定驚。主用法用量每服1錢......
  • 處方人參半升,牡蠣半升,雷丸半升,沙參1升,苦參1升,玄參1升,丹參1升,大黃3升。功能主治傷寒、溫病驚癇。用法用量水3斗,葦薪煮3沸,停后煮小沸,度1斗許,去滓,先以3指染藥汁注兒口2-7次,大染手,濕吻、額、腹、背,以后如炊物溫之再浴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