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紫葳根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紫葳根拼音注音Zǐ Wēi Gēn別名

    凌霄花根(《圣濟總錄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日華子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紫葳科植物紫葳,全年可采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凌霄花"條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根為長圓柱形,外表土黃色或土紅色,有縱皺紋,并有稀疏支根與支根的斷痕。斷面纖維性,有絲狀物,外圍為棕色,中心為淡黃色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綱目》:"甘酸,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品匯精要》:"妊娠不可服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,祛風,行瘀。治血熱生風,身癢,風疹,腰腳不遂,痛風。

    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熱風身癢,游風,風疹,瘀血,帶下。"

    ②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能行血。"

    ③《杭州藥植志》:婦科通經藥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2~3錢;入丸、散或浸酒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風腰腳不隨:紫葳根(炙,銼),搗羅為散。每服二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。(《圣濟總錄》紫葳散)

    ②治大腸虛冷風秘:凌霄花根(去皮,洗,焙)三兩,烏藥(銼)、人參各半兩,皂莢子五十枚。上四味,搗羅為末,煉蜜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溫水下,一日二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凌霄花根丸)

    ③治痛風:凌霄花根二、三錢。浸酒或酒煎服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

    ④治風濕關節(jié)痛,半身不遂:㈠凌霄根三至五錢。煎湯,加紅塘、黃酒適量,分二次于早、晚飯前內服。㈡凌霄根、抱石蓮、絡石藤、白毛藤各二錢。煎服。(蘇醫(yī)《中草藥手冊》)

    臨床應用

    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

    取新鮮紫葳根5斤,加水10000毫升煎至5000毫升,再蒸餾出2000~2500毫升,加入0.9%的生理鹽水使成等滲掖,高壓消毒備用。肌肉注射,每日1~2次,每次5毫升,10天為一療程。治療20例,近期治愈12例,顯著好轉6例,無效2例。一般注射1~4次即見疼痛減輕,紅腫消退,步行方便,體溫下降。對腰痛或因感冒引起的四肢疼痛亦有效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紫葳根拼音注音Zǐ Wēi Gēn別名

    凌霄花根

   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Trumpetcreeper出處

    出自《日華子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mpsis grandiflora (Th-unb.) Loisel xe Schum. Campsis radicans (L.)Seem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凌霄 薄葉木質藤本,借氣根攀附于其服物上。莖黃褐色具棱狀網裂。葉對生,廳數羽狀復葉;葉軸長4-3cm;小葉柄長5-10mm,小葉7-9格,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4-6cm,寬1.5-3cm,先端尾狀漸尖,基部闊楔形,兩側不等大,邊緣有粗鋸齒,兩面無毛,小葉柄著生處有淡黃褐色束毛。花序頂生,圓錐狀,花大,直徑4-5cm;花萼鐘狀,不等5裂,裂至筒之中部,裂片披針形;花冠漏斗狀鐘形,裂片5,圓形,橘紅色,開展;雄蕊4,2長2短;子房上位,2室,基部有花盤。蒴果長如豆莢,具子房柄;2瓣裂。種子多數,扁平,有透明的翅?;ㄆ?-9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2.美洲凌霄 本種形態(tài)上寫凌霄相似,唯小葉9-11枚,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,先端尾尖?;ㄝ?等裂,分裂較淺,約裂至三分之一,裂片三角形,向外微卷,無凸起的縱棱;花冠為細長的漏斗形,直徑較凌霄小,橙紅色至濃紅色,內有明顯的棕紅色縱紋,筒部為花萼的3倍?;ㄆ?-10月,果期11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,外表面黃棕色或土紅色,有縱皺紋,并可見稀疏的支根或支根痕。質堅硬,斷面纖維性,有線狀物,皮部為棕色,木部為淡黃色。

    歸經

    肝;脾;腎經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辛;性寒

    注意

    《品匯精要》:妊娠不可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祛風;活血通絡。主血熱生風;身癢;風疹;腰腳不遂;痛風;風濕痹 痛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6-9g;或入丸、散;或浸灑。外用:鮮品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風腰腳不隨: 紫葳根(炙,銼),搗羅為散。每服二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。 (《圣濟總錄》紫葳散)②治大腸虛冷風秘: 凌霄花根(去皮,洗,焙)三兩,烏藥(銼)、人參各半兩,皂莢子五十枚。上四味,搗羅為末,煉蜜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溫水下,一日二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凌霄花根丸)③治痛風: 凌霄花根二、三錢。浸酒或以酒煎服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④治風濕關節(jié)痛,半身不遂: 一、凌霄根三至五錢。煎湯,加紅糖、黃酒適量,分二次于早、晚飯前內服。二、凌霄根、抱石之蓮、絡石藤、白毛藤各二錢。煎服。 (蘇醫(yī)《中草藥手冊》)

    臨床應用

    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。取新鮮紫葳根5斤,加水10000ml煎至5000ml,再蒸餾出2000-2500ml,加入0.9%的生理鹽水使成等滲液,高壓消毒備用。 肌肉注射,每日 1-2次,每次5ml,10天為一療程。治療20例,近期治愈12例,顯著好轉6例,無效2例。一般注射 1-4次即見疼痛減輕,紅腫消退,步行方便,體溫下降。對腰痛或因感冒引起的四肢疼痛亦有效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熱風身癢,游風,風疹,瘀血,帶下。

    2.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能行血。

    3.《杭州藥植志》:婦科通經藥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川牛膝拼音注音Chuān Niú Xī別名甜川牛膝、甜牛膝、天全牛膝、大牛膝、白牛膝、拐牛膝、龍牛膝英文名RADIX CYATHULAE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Bái Bāo Qín來源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川白苞芹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.var. sutchuensis de Boiss.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,除去莖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Sù Xīn來源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川素馨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Jasminum urophyllum Hemsl.采收和儲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雜質,切片或段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林中。......
  • 別名刺芹兒、山蘿卜根、黑老鴉頭、和尚頭、山蘿卜、川斷、滋油菜、川蘿卜根、鼓錘草。英文名Dipsaci Radix來源川續(xù)斷科植物川續(xù)斷Dipsacus asperoides C.Y.Cheng et T.M. Ai.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川芎拼音注音Chuān Xiōnɡ別名芎藭、小葉川芎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.(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