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蝎子花、斷腸草[貴州]
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.,以根或全草入藥。根于秋季采挖,洗凈曬干;夏季采集全草,曬干或鮮用。
苦、澀,涼。有毒。
清熱解毒。用于中暑頭痛,腹痛,尿桶,肺結(jié)核咯血;外用治化膿性中耳炎,脫肛,瘡瘍腫毒,蛇咬傷。
2~3錢。外用鮮品適量,搗爛敷患處或干品煎水洗患處。
楚葵、蜀堇、苔菜、水卜菜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赤芹、紫芹、起貧草(《軒轅述寶藏論》),斷腸草、野花生(《貴州草藥》),蝎子花、悶頭花、麥黃草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為罌粟科植物紫堇的全草及根。4~5月采收。
生丘陵林下、溝邊或多石處。分布長江中、下游各省,北達河南和陜西南部及山西、甘肅等地。
一年生無毛草本,具細(xì)長的直根。莖高10~30厘米,常自下部起分枝。葉基生并莖生,具細(xì)柄;葉片輪廓三角形,長3~9厘米,2或3回羽狀全裂,1回裂片2~3對,2或3回裂片輪廓倒卵形,不等地近羽狀分裂,末回裂片狹卵形,頂端鈍。總狀花序長3~10厘米;苞片卵形或狹卵形,全緣或疏生小齒;萼片??;花瓣紫色,上面花瓣長1.5~1.8厘米,距長達5毫米,末端稍向下彎曲。蒴果條形,長約3厘米,寬約1.5毫米。種子黑色,扁球形,密生小凹點?;ㄆ?~5月。
本植物的花(紫堇花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25%煎液試管內(nèi)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,對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次之。
苦澀,涼,有毒。
①《貴州草藥》:"苦辛,平,有毒。"
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苦澀,平,有毒。"
治肺結(jié)核咳血,遺精,瘡毒,頑癬。
①《貴州草藥》:"鎮(zhèn)靜,止血。治肺癆咳血。"
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,止癢,收斂,固精。治瘡毒,頑癬,禿瘡,帶狀皰疹,蛇咬傷,脫肛,遺精。"
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搗敷、研末調(diào)敷或煎水洗。
①治肺癆咳血:斷腸草根三錢,煎水或泡酒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②治遺精:蝎子花三至四錢,以米泔水浸泡并露一宿后,用原來米泔水煎服,醪糟為飲,連服三至四劑。
③治瘡毒:蝎子花根適量,煎水洗患處。
④治禿瘡,蛇咬傷:鮮蝎子花根,搗爛外敷。(②方以下出《陜西中草藥》)
治療化膿性中耳炎
將新鮮斷腸草(全草)洗凈、搗爛取汁。拭凈耳內(nèi)膿液后,將藥汁滴入耳內(nèi),每日3~4次,觀察32例,痊愈8例,顯效18例。有的用藥1~7天即愈。斷腸草有小毒,不宜入口,如耳咽管通暢,宜改用棉球浸藥汁少許塞入耳內(nèi)。
野花生、斷腸草、蝎子花、麥黃草、悶頭花、山黃連、水黃連、羊不吃。
出自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。
1.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紫董生江南吳興郡,淮南名楚葵,宜春郡名蜀董,豫章郡名苔菜,晉陵郡名水卜菜。
2.《綱目》:蘇頌之說,出于唐玄宗《天寶單方》中,不具紫堇形狀。今按《軒轅述寶藏論》云:赤芹即紫芹也,生水濱,葉形如赤芍藥,青色,長三寸許,葉上黃斑,味苦澀。又《土宿真君本草》云:赤芹,生陰崖陂澤近水石間,狀類赤芍藥,其葉深綠,而背甚赤,莖葉似蕎麥,花紅可愛,結(jié)實亦如貔蕎麥
藥材基源:為罌粟科植物紫堇的全草或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rydalis edulis Maxim.
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挖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陰干或鮮用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丘陵林緣,宅畔墻基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紫董 一年生草本,高10-30cm,無毛。主根細(xì)長。莖直立,單一,自下部起分枝?;~,有長柄;葉片輪廓卵形至三角形,長3-9cm,二至三回羽狀全裂,一回裂片5-7枚,有短柄,二或三回裂片輪廓倒卵形,近無柄,末回裂片狹卵形,先端鈍,下面灰綠色??偁罨ㄐ蝽斏蚺c葉對生,長3-10cm,疏著花5-8朵,苞片狹卵形至披針形,長1.5-3mm,先端尖,全緣或疏生小齒;萼片小,膜質(zhì);花冠淡粉紫紅色,長15-18mm,距約占外輪上花瓣全長1/3,末端略向下彎;子房條形,柱頭2裂。蒴果條形,長2.5-3.5cm,寬1.5-2mm,具輕微腫節(jié)。種子扁球形,直徑1.2-2.0mm,黑色,有光澤,密生小凹點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25%煎液試管內(nèi)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,對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次之。
肺;腎;脾經(jīng)
苦;澀;涼;有毒
清熱解毒;殺蟲止癢。主瘡瘍腫毒;聤耳流膿;咽喉疼痛;頑癬;禿瘡;毒蛇咬傷
內(nèi)服:煎湯,4-1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研未調(diào)敷或煎水外洗。
①治肺癆咳血: 斷腸草根三錢,煎水或泡酒服(《貴州草藥》)②治遺精: 蝎子花三至四錢,以米泔水浸泡并露一夜后,用原米泔水煎服,LAO糟為引,連服三至四劑。③治瘡毒: 蝎子花根適量,煎水洗患處。④治禿瘡,蛇咬傷: 鮮蝎子花根,搗爛外敷。(②方以下出《陜西中草藥》)
治療化膿性中耳炎。將新鮮斷腸草(全草)洗凈、搗爛取汁。拭凈耳內(nèi)膿液后,將藥計滴入耳內(nèi),每日3-4次,觀察32例,痊愈8例,顯效18例。有的用藥 1-7天即愈。斷腸草有小毒,不宜入口,如耳咽管通暢,宜改用棉球浸藥汁少許塞入耳內(nèi)。
1.《貴州草藥》:鎮(zhèn)靜,止血。治肺癆咳血。
2.《陜西中草藥》:清熱解毒,止癢,收斂,固精。治瘡毒,頑癬,禿瘡,帶狀皰疹,蛇咬傷,脫肛,遺精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蝎子花、斷腸草[貴州]
來源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.,以根或全草入藥。根于秋季采挖,洗凈曬干;夏季采集全草,曬干或鮮用。
性味苦、澀,涼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。用于中暑頭痛,腹痛,尿桶,肺結(jié)核咯血;外用治化膿性中耳炎,脫肛,瘡瘍腫毒,蛇咬傷。
用法用量2~3錢。外用鮮品適量,搗爛敷患處或干品煎水洗患處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紫堇拼音注音Zǐ Jǐn別名楚葵、蜀堇、苔菜、水卜菜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赤芹、紫芹、起貧草(《軒轅述寶藏論》),斷腸草、野花生(《貴州草藥》),蝎子花、悶頭花、麥黃草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出處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紫堇的全草及根。4~5月采收。
生境分布生丘陵林下、溝邊或多石處。分布長江中、下游各省,北達河南和陜西南部及山西、甘肅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一年生無毛草本,具細(xì)長的直根。莖高10~30厘米,常自下部起分枝。葉基生并莖生,具細(xì)柄;葉片輪廓三角形,長3~9厘米,2或3回羽狀全裂,1回裂片2~3對,2或3回裂片輪廓倒卵形,不等地近羽狀分裂,末回裂片狹卵形,頂端鈍。總狀花序長3~10厘米;苞片卵形或狹卵形,全緣或疏生小齒;萼片??;花瓣紫色,上面花瓣長1.5~1.8厘米,距長達5毫米,末端稍向下彎曲。蒴果條形,長約3厘米,寬約1.5毫米。種子黑色,扁球形,密生小凹點?;ㄆ?~5月。
本植物的花(紫堇花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藥理作用25%煎液試管內(nèi)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,對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次之。
性味苦澀,涼,有毒。
①《貴州草藥》:"苦辛,平,有毒。"
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苦澀,平,有毒。"
功能主治治肺結(jié)核咳血,遺精,瘡毒,頑癬。
①《貴州草藥》:"鎮(zhèn)靜,止血。治肺癆咳血。"
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,止癢,收斂,固精。治瘡毒,頑癬,禿瘡,帶狀皰疹,蛇咬傷,脫肛,遺精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搗敷、研末調(diào)敷或煎水洗。
復(fù)方①治肺癆咳血:斷腸草根三錢,煎水或泡酒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②治遺精:蝎子花三至四錢,以米泔水浸泡并露一宿后,用原來米泔水煎服,醪糟為飲,連服三至四劑。
③治瘡毒:蝎子花根適量,煎水洗患處。
④治禿瘡,蛇咬傷:鮮蝎子花根,搗爛外敷。(②方以下出《陜西中草藥》)
臨床應(yīng)用治療化膿性中耳炎
將新鮮斷腸草(全草)洗凈、搗爛取汁。拭凈耳內(nèi)膿液后,將藥汁滴入耳內(nèi),每日3~4次,觀察32例,痊愈8例,顯效18例。有的用藥1~7天即愈。斷腸草有小毒,不宜入口,如耳咽管通暢,宜改用棉球浸藥汁少許塞入耳內(nèi)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紫堇拼音注音Zǐ Jǐn別名野花生、斷腸草、蝎子花、麥黃草、悶頭花、山黃連、水黃連、羊不吃。
英文名Herb of Common Corydalis出處出自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。
1.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紫董生江南吳興郡,淮南名楚葵,宜春郡名蜀董,豫章郡名苔菜,晉陵郡名水卜菜。
2.《綱目》:蘇頌之說,出于唐玄宗《天寶單方》中,不具紫堇形狀。今按《軒轅述寶藏論》云:赤芹即紫芹也,生水濱,葉形如赤芍藥,青色,長三寸許,葉上黃斑,味苦澀。又《土宿真君本草》云:赤芹,生陰崖陂澤近水石間,狀類赤芍藥,其葉深綠,而背甚赤,莖葉似蕎麥,花紅可愛,結(jié)實亦如貔蕎麥
來源藥材基源:為罌粟科植物紫堇的全草或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rydalis edulis Maxim.
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挖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陰干或鮮用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丘陵林緣,宅畔墻基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紫董 一年生草本,高10-30cm,無毛。主根細(xì)長。莖直立,單一,自下部起分枝?;~,有長柄;葉片輪廓卵形至三角形,長3-9cm,二至三回羽狀全裂,一回裂片5-7枚,有短柄,二或三回裂片輪廓倒卵形,近無柄,末回裂片狹卵形,先端鈍,下面灰綠色??偁罨ㄐ蝽斏蚺c葉對生,長3-10cm,疏著花5-8朵,苞片狹卵形至披針形,長1.5-3mm,先端尖,全緣或疏生小齒;萼片小,膜質(zhì);花冠淡粉紫紅色,長15-18mm,距約占外輪上花瓣全長1/3,末端略向下彎;子房條形,柱頭2裂。蒴果條形,長2.5-3.5cm,寬1.5-2mm,具輕微腫節(jié)。種子扁球形,直徑1.2-2.0mm,黑色,有光澤,密生小凹點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藥理作用25%煎液試管內(nèi)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,對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次之。
歸經(jīng)肺;腎;脾經(jīng)
性味苦;澀;涼;有毒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;殺蟲止癢。主瘡瘍腫毒;聤耳流膿;咽喉疼痛;頑癬;禿瘡;毒蛇咬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4-1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研未調(diào)敷或煎水外洗。
復(fù)方①治肺癆咳血: 斷腸草根三錢,煎水或泡酒服(《貴州草藥》)②治遺精: 蝎子花三至四錢,以米泔水浸泡并露一夜后,用原米泔水煎服,LAO糟為引,連服三至四劑。③治瘡毒: 蝎子花根適量,煎水洗患處。④治禿瘡,蛇咬傷: 鮮蝎子花根,搗爛外敷。(②方以下出《陜西中草藥》)
臨床應(yīng)用治療化膿性中耳炎。將新鮮斷腸草(全草)洗凈、搗爛取汁。拭凈耳內(nèi)膿液后,將藥計滴入耳內(nèi),每日3-4次,觀察32例,痊愈8例,顯效18例。有的用藥 1-7天即愈。斷腸草有小毒,不宜入口,如耳咽管通暢,宜改用棉球浸藥汁少許塞入耳內(nèi)。
各家論述1.《貴州草藥》:鎮(zhèn)靜,止血。治肺癆咳血。
2.《陜西中草藥》:清熱解毒,止癢,收斂,固精。治瘡毒,頑癬,禿瘡,帶狀皰疹,蛇咬傷,脫肛,遺精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