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天青地白扭、酸母子。
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為薔薇科植物無腺白葉莓的根。
生于山坡疏林及溪旁叢林內(nèi)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落葉灌木,高1~4米。莖直立,稍呈拱形。莖枝、葉軸及葉柄散生皮刺,枝被灰白色柔毛,老后無毛。3出復(fù)葉,小葉卵形、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,長6~12厘米,寬3~6.5厘米,頂生小葉較大,先端漸尖或長尖,基部圓或淺心形,側(cè)生小葉常偏斜,上面疏生白柔毛,下面密生白絨毛,邊緣具不整齊粗齒,小葉近無柄;托葉線形。短總狀花序,總軸和花梗密生短絨毛,萼5,花瓣5,倒卵形,有嚙蝕狀邊緣,和萼片幾等長,紅色。聚合果球形,徑1.5厘米,橘紅色。
治小兒風(fēng)寒咳逆、氣喘:早谷藨鮮根一兩,加芫荽菜、紫蘇、前胡各三錢,水煎,沖紅糖,早晚飯前各服一次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天青地白扭、酸母子。
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無腺白葉莓的根。
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及溪旁叢林內(nèi)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落葉灌木,高1~4米。莖直立,稍呈拱形。莖枝、葉軸及葉柄散生皮刺,枝被灰白色柔毛,老后無毛。3出復(fù)葉,小葉卵形、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,長6~12厘米,寬3~6.5厘米,頂生小葉較大,先端漸尖或長尖,基部圓或淺心形,側(cè)生小葉常偏斜,上面疏生白柔毛,下面密生白絨毛,邊緣具不整齊粗齒,小葉近無柄;托葉線形。短總狀花序,總軸和花梗密生短絨毛,萼5,花瓣5,倒卵形,有嚙蝕狀邊緣,和萼片幾等長,紅色。聚合果球形,徑1.5厘米,橘紅色。
功能主治治小兒風(fēng)寒咳逆、氣喘:早谷藨鮮根一兩,加芫荽菜、紫蘇、前胡各三錢,水煎,沖紅糖,早晚飯前各服一次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