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早谷藨

    拼音注音Zǎo Gǔ Pāo別名

    天青地白扭、酸母子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無腺白葉莓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疏林及溪旁叢林內(nèi)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灌木,高1~4米。莖直立,稍呈拱形。莖枝、葉軸及葉柄散生皮刺,枝被灰白色柔毛,老后無毛。3出復(fù)葉,小葉卵形、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,長6~12厘米,寬3~6.5厘米,頂生小葉較大,先端漸尖或長尖,基部圓或淺心形,側(cè)生小葉常偏斜,上面疏生白柔毛,下面密生白絨毛,邊緣具不整齊粗齒,小葉近無柄;托葉線形。短總狀花序,總軸和花梗密生短絨毛,萼5,花瓣5,倒卵形,有嚙蝕狀邊緣,和萼片幾等長,紅色。聚合果球形,徑1.5厘米,橘紅色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小兒風(fēng)寒咳逆、氣喘:早谷藨鮮根一兩,加芫荽菜、紫蘇、前胡各三錢,水煎,沖紅糖,早晚飯前各服一次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、百部草、鬧虱藥、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(Miq.) Miq.、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(《廣西中藥志》),狗笠耳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廣西中藥志》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。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。原形態(tài)蔓生草本,全株有腥味,光滑無毛。莖軟弱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別名地椒、麝香草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.[T. mongolicus Ronn.]和地椒(興凱百里香)T. przewalskii (Komar.) Nakai,以......
  • 來源杜鵑花科百里香葉杜鵑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.,以枝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甘肅、青海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止咳平喘,祛痰。主治慢性氣管炎,哮喘。用法用量鮮品2~3錢,水煎服。干品2兩,酒1斤,浸泡1周,去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Chǐ Wèi Máo別名扶芳木、竹葉青、山杜仲。英文名Hundred-dente Spindle-tree出處始載于《四川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百齒衛(wèi)矛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ounymus centi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