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蕓薹

    拼音注音Yún Tái別名

    胡菜、寒菜、薹菜、蕓薹菜、薹芥、青菜、紅油菜。

   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出處

    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、莖和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Brassica campestris 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2-3月采收,多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為栽培植物,喜肥沃、濕潤的土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主產(chǎn)區(qū)是長江流域和西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油菜 二年生草本,高30-90cm。無毛,微帶粉霜。莖直立,粗壯,不分?;蚍种?。基生葉長10-20cm,大頭羽狀分裂,項(xiàng)生裂片圓形或卵形,側(cè)生裂片5對,卵形;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,基部擴(kuò)展且抱莖,兩面均有硬毛,有緣毛;上部莖生葉提琴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基部心形,抱莖,兩側(cè)有垂耳,全緣或有波狀細(xì)齒??偁罨ㄐ蛏?,花期傘房狀;萼片4,黃帶綠色;花瓣4,鮮黃色,倒卵形或圓形,長3-5mm,基部具短爪;雄蕊6,4長2短,長雄蕊8-9mm,短雄蕊6-7mm,花絲細(xì)線形;子房圓柱形,長10-11mm,上部漸細(xì),花柱明顯,柱頭膨大成頭狀。長角果條形,長3-8cm,寬2-3mm,先端有9-24mm的喙;果梗長5-15mm。種子球形,直徑約1.5mm,紅褐或黑色,近球形?;ㄆ?-5月,果期4-6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成分,內(nèi)有:葡萄糖芫菁芥素(gluconapin),葡萄糖異硫氰酸成-4-烯酯(glucobrassi-canapin),葡萄糖屈曲花素(glucoiberin),葡萄糖萊菔素(gluco-raphanin),葡萄糖庭薺素(glucoalyssin),葡萄糖豆瓣菜素(glu-conasturtiin),葡萄糖芫菁素(glucorapiferen)即是前告伊春(pro-goitrin),葡萄糖蕓薹素(glucobrassicin)。還含少量槲皮甙(quercitrin)和維生素K(vitamin K),卡巴呋喃(carbofuran),3-羥基卡巴呋喃(3-hydoxy carbofuran),并分離出淀粉樣蛋白(amyloid),一種具有高度分枝結(jié)構(gòu)的多糖和一種12s球蛋白(12s globulin)。根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成分為:葡萄糖庭薺素,葡萄糖豆瓣菜素,前告伊春,葡萄糖蕓薹素,新葡萄糖蕓薹素(neoglucobrassicin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肝;脾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甘;性平

    注意

    1.麻疹后、瘡疥、目疾患者不宜食。

    2.《百病方》:狐臭人食之,病加劇。

    3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發(fā)風(fēng)動(dòng)氣,凡患腰腳口齒諸病。及產(chǎn)后、痧痘、瘡家痼疾,目證,時(shí)感皆忌之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散血;解毒消腫。主血?。坏ざ?;熱毒瘡腫;乳癰;風(fēng)疹;吐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煮食,30-300g;搗汁服,20-100ml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或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腰腳痹,又治油腫丹毒。

    2.《唐本草》:主風(fēng)游丹腫,乳癰。

    3.《本草拾遺》:破血,產(chǎn)婦煮食之。又搗葉敷赤游軫。

    4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產(chǎn)后血風(fēng)及瘀血。

    5.《開寶本草》:破癥瘕結(jié)血。

    6.《本草綱目》:治瘭疽,豌豆瘡,散血消腫。

    7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破結(jié)通腸。

    8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吐血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側(cè)耳拼音注音Bái Cè ěr別名白耳菜、叫天雞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光板、金苦板(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),蒼耳七,金錢燈塔草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出處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。全年可采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僵蠶拼音注音Bái Jiānɡ Cán別名僵蠶(《千金方》),天蟲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僵蟲(《河北藥材》)。出處《本經(jīng)》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。收集病死的僵蠶,倒入石灰中拌勻,吸去水分,曬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克馬葉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葉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陽坡雜林中。分布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垂珠花,又名:白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別名血絲金盆、鬼臼、九臼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貴州八角蓮的根及根莖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ysosma majorensis(Gagnep.)Ying[Podophyllum majorense 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蘭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別名白玉蘭、白緬花來源木蘭科含笑花屬植物白蘭花Michelia alba DC.,以根、葉、花入藥。夏秋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苦、辛,微溫。功能主治芳香化濕,利尿,止咳化痰。根:泌尿系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