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羊脬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羊脬拼音注音Yánɡ Pāo別名

    羊胞(《千金方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??苿游?strong>山羊或綿羊膀胱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動物形態(tài)詳"羊肉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甘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孫思邈:"治下虛遺尿。"

    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補脬損,攝下焦之氣,凡虛人或產(chǎn)后患遺溺者宜之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下虛遺尿:羊脬,溫水漂凈,入補骨脂,焙干為末,臥時溫酒服半兩。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羊脬拼音注音Yánɡ Pāo別名

    羊胞

    英文名Goat or sheep bladder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??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膀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

    采收和儲藏:宰羊時剖腹取膀胱,洗凈,鮮用或冷藏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為飼養(yǎng)家畜之一,口種頗多。

    2.為飼養(yǎng)家畜之一,品種多達300余種。群居動物,以草類粉良。怕熱不怕冷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國各地。

    2.分布幾遍全國,以北部和西北地區(qū)為多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山羊,體長1-1.2cm,體重10-35kg。頭長,頸短,耳大,吻狹長。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彎,角質(zhì)中空,表面有環(huán)紋或前面呈瘤狀。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。四肢細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體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。

    2.綿羊,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(yǎng)的家畜。基體重隨品種而不同,最小不過20kg,最大可達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樣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無角;有的僅雄性有角。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,具有兩層: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,內(nèi)層為纖細的絨毛,藉以保溫。但改良品種僅存內(nèi)層的絨毛。前后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,開口于前部。具有淚腺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縮小便。主下焦氣虛;尿頻遺尿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炙食,1個;或焙干研末酒沖,9-15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孫思邈:治下虛遺尿。

    2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補脬損,攝下焦之氣,凡虛人或產(chǎn)后患遺溺者宜之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補藥拼音注音Bái Bǔ Yào出處《貴州草藥》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花莖狀丹參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陰濕巖上。分布貴州、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花莖狀丹參,又名:地梗鼠尾。多年生草本?;~6~10枚,葉片長卵形,長3.5~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òu別名飯豆(《日用本草》),眉豆、白目豆、甘豆(《廣州植物志》)。出處《孫真入食忌》來源為豆科植物飯豇豆的種子。生境分布我國各省都有栽培。原形態(tài)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20~40厘米。3出復(fù)葉,頂生小葉卵狀菱形,兩側(cè)小葉斜卵形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豆蔻拼音注音Bái Dòu Kòu別名多骨(《本草拾遺》),殼蔻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白蔻(《本草經(jīng)解》)。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實。10~12月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收,除去殘留的果柄,曬干。生境分布栽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òu Kòu Ké別名豆蔻殼(《飲片新參》),白蔻衣(江蘇)。出處《藥性切用》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殼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豆蔻“條。性味《飲片新參》:“味微辛?!肮δ苤髦微佟端幮郧杏谩罚骸皩捫亻_胃。“②《飲片新參》:“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別名貝子、貝齒、白海肥、海肥、白貝齒來源藥材基源:為寶貝科動物貨貝、環(huán)紋貨貝等的殼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Monetaria moneta(Linnaeus)2.Monetaria annulus(Linnaeus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