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夜來香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夜來香別名

    夜香花、夜蘭香

    來源

    蘿藦科夜來香屬植物夜來香Telosma cordatum (Brum. f.) Merr.,以葉、花、果入藥。葉隨時可采,花、果分別于花期、果期采集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淡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肝,明目,去翳,拔毒生肌。

    花、葉、果:用于急慢性結(jié)合膜炎,角膜炎,角膜翳;麻疹引起的結(jié)膜炎。

    鮮葉:外用治已潰瘡癤膿腫,腳臁外傷糜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花、葉1~2錢,水煎服;或用果1個(剖開)水煎服。鮮葉外用適量開水燙后貼之。(腳臁外傷糜爛,用鮮葉錘豬肥肉敷患處。)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夜來香拼音注音Yè Lái Xiānɡ別名

    月見草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柳葉菜科植物紅萼月見草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栽培于庭園中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二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高1米左右,基部有紅色長毛。葉互生,莖下部的葉有柄,上部的葉近無柄;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6~9厘米,寬1.5~3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邊緣疏有細鋸齒,兩面均被白色柔毛?;▎紊谥Χ巳~腋,排成疏穗狀;萼管細長,先端4裂,裂片披針形,反折;花瓣4,黃色,倒卵形或倒心臟形;柱頭4裂。蒴果圓筒形,先端狹,外被白色長毛。花期7~8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強筋壯骨、祛風除濕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風濕?。阂箒硐阋粌桑F筷子五錢。泡酒服,一日二次,每次五錢。

    ②治筋骨疼痛:夜來香、散血草、透骨消、大馬蹄、巴巖姜各五錢。煨水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來源杜鵑花科百里香葉杜鵑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.,以枝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甘肅、青海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止咳平喘,祛痰。主治慢性氣管炎,哮喘。用法用量鮮品2~3錢,水煎服。干品2兩,酒1斤,浸泡1周,去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Chǐ Wèi Máo別名扶芳木、竹葉青、山杜仲。英文名Hundred-dente Spindle-tree出處始載于《四川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百齒衛(wèi)矛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ounymus centi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碧桃干拼音注音Bì Táo Gān別名桃梟(《本經(jīng)》),鬼髑髏(《雷公炮炙論》),桃奴、梟景(《別錄》),干桃(《圣惠方》),氣桃(《草木便方》),陰桃子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桃干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,癟桃干(《中藥志》)。出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秘魯香膠拼音注音Bì Lǔ Xiānɡ Jiāo別名拔爾撒摩(《綱目拾遺》),百露拔爾撒摩(《植物學大辭典》)。出處《藥用植物學》來源為豆科植物秘魯香膠樹的樹脂。通常在冬季采集。采集時用棒擊傷樹身,使內(nèi)部組織損傷而產(chǎn)生香樹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稗根苗拼音注音Bài Gēn Miáo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。生境分布生長于沼澤處,為水稻田中雜草之一。分布遍及全國溫暖地區(qū)。原形態(tài)稗(《左傳》)。一年生草本,高50~130厘米。稈直立或廣展。葉片扁平,線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