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圓葉堿毛茛

    拼音注音Yuán Yè Jiǎn Máo Gèn出處

    《晶珠本草》記載:索登木巴治火燒傷,本品生長在沼澤和浸泡皮張的水池中?!缎螒B(tài)比喻》記載:索登木巴生長在水中,葉有三尖,狀如木鉆,花白色,有黃色光澤,治火燒傷,一次可愈。

    關于用法有二:其一,《迪慶藏藥》、《青藏高原藥物圖鑒》用眼子菜科的多種植物,如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.Benn.、浮葉眼子菜P.natans L.;其二,《晶珠本草》漢文本譯注為堿毛茛。認為后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圓葉堿毛茛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alerpestes cymbalaria(Pursh)Green[Ranunculus salsuginosus Pall.;Halerpestes salsuginosa (Pall.)Green;H.sarmentosa(Adans)Kom.]

    采收和儲藏:7-9月采集全草。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堿性沼澤地或湖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西藏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匍匐莖細長,橫走,節(jié)處生根和葉。葉多數基生;葉柄長2-12cm,稍有毛;葉片紙質,近圓形、腎形或寬卵形,長0.5-2.5cm,寬稍大于長,葉緣有3-7、有時達10個圓齒或3-5裂,基部圓心形、截形或寬楔形,無毛?;ㄝ?-4,高5-15cm,無毛苞片線形;花兩性,單朵頂生;萼片5,卵形,長3-4mm,無毛,綠色,反折,早落;花瓣5,狹橢圓形,黃色,與萼片近等長,先端圓,基部有爪,長約1mm,爪上端有點狀蜜槽;雄蕊多數,花絲長約2mm,花藥長約0.5-0.8mm;花插圓柱殂,長約5mm,有短毛。瘦果小而極多,可達100枚,長約5mm,有3-5條縱肋,無毛,喙極短,呈點著?;ü?-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淡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消腫;祛風除濕。主水腫;腹水;小便不利;風濕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1.5-4.5g。

    制劑

    搽劑。

    復方

    燒傷搽劑:水葫蘆苗200g,亞大黃175g,水綿150g,堿毛茛150g,石韋150g,赤石脂150g。粉碎成細粉,混勻,即得。用于火燒傷。用水調搽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 Bā Huā別名土黃花、巴巴葉、土黃芪、磨盤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圓錐苘麻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butilon peniculatum Hand.Mazz.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洗凈,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巴戟天拼音注音Bā Jǐ Tiān別名雞腸風、雞眼藤、黑藤鉆、兔仔腸、三角藤、糠藤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。全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巴掌草別名千靈丹來源蘭科兜蘭屬植物同色兜蘭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止咳平喘,祛風止痛。用于肺結核,支氣管炎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旦杏仁拼音注音Bā Dàn Xìnɡ Rén別名八擔仁(《飲膳正要》),巴達杏仁(《本草通玄》),叭噠杏仁(《要藥分劑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種子。果實成熟后采收,除去果肉及核殼,取種仁,曬干。生境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別名牛草果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五節(jié)芒根莖部葉鞘內的蟲癭。蟲癭全年均可采集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草地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安徽、江蘇等地。原形態(tài)五節(jié)芒,又名:萱仔、馬兒扦。 多年生草本,高2~4米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