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葉子花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葉子花拼音注音Yè Zi Huā別名

    寶巾、芳杜鵑、九重葛(《廣州植物志》),三角花(《華北習(xí)見觀賞植物》),紫三角、紫亞蘭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紫茉莉科植物光葉子花。各地在開花時采下花朵,曬干備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原產(chǎn)巴西;我國有栽培。廣州栽培的花期冬、春間,華北溫室盆栽的花期3~7月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攀援灌木。莖粗壯,有腋生直刺。葉互生,紙質(zhì)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5~10厘米,寬3~6厘米,全緣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下面無毛或微生柔毛;葉柄長約1厘米?;斏?朵簇生在苞片內(nèi),花梗與苞片的中脈合生;苞片3枚,葉狀,暗紅色或紫色,橢圓形,長3~5厘米,寬2~4厘米,全緣,紙質(zhì);花冠管狀,淡綠色,先端5齒裂。瘦果有5棱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"苦澀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"調(diào)和氣血。治婦女赤白帶下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葉子花拼音注音Yè Zi Huā別名

    紫三角、紫亞蘭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紫茉莉科植物光葉子花的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ougainvillea glabra Chioxy

    采收和儲藏:冬、春季節(jié)開花時采收,曬干備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各地公園溫室常栽培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攀援灌木。莖粗壯,枝常下垂,有腋生直刺。葉互生;有柄,長約1-2.5cm;葉片紙質(zhì),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或闊卵形,長5-10cm,寬3-6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全緣,表面無毛,背面初時有短柔毛?;斏ǔ?朵簇牛在苞片內(nèi),花梗與苞片的中脈合生;苞片3枚,葉狀,暗紅色或紫色,長圓形成橢圓形,長3-5cm,寬2-4cm;花被筒長2cm,淡綠色,有短柔毛,頂端5淺裂;雄蕊6-8,內(nèi)藏;子房上位,1心皮,1室,花柱側(cè)生,線狀,柱頭尖。瘦果有5棱。種子有胚乳?;ㄆ诙洪g,華北溫室栽培的花期3-7月。

    栽培

    喜溫暖、濕潤和強光環(huán)境。土壤要求富含腐殖質(zhì)的肥沃土壤。以扦插為主。從5~8月均可進行,而以5月成活率最高。選用充實的當年生半木質(zhì)化的枝條作插穗,插后保持較高的濕度和28℃左右的溫度,20d即可生根,30d后移出栽種。入冬溫度維持在5~15℃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花常3朵簇生在苞片內(nèi),花柄與苞片的中脈合生。苞片葉狀,暗紅色或紫色,橢圓形,長3-3.5cm,紙質(zhì)?;ū还荛L1.5-2cm,淡綠色,疏牛柔毛,有棱;雄蕊6-8,子房具5棱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葉子花含C20-26長鏈飽和脂肪酸[1],2-葡萄糖基蕓香糖(2-g;ucosylrutinose)[2],甜菜花青素(betacyanin)[3];葉中含抗毒素的蛋白質(zhì)BAP-1[4]、BAP-廣[5]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本植物葉中蛋白BAP-1,在10μg/ml濃度時對TMV病毒的抑制率為76.7%[1];本植物根所含阿魏酸(ferulicacid),在0.4~0.6mg/ml時能抑制ADP和膠原誘導(dǎo)的大鼠血小板聚集;用氚標記的5-羥色胺(3H-5-HT)標記血小板,阿魏酸鈉1-2mg/ml時,對凝血酶誘導(dǎo)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,并能抑制3H-5-HT從血小板釋放[2]。同屬植物B.spectabilis提取物有抗微生物作用[3],其葉中含有抗糖尿病作用的肌醇單甲基酯,在200mg/kg灌胃后12h使大鼠血糖水平降低38.20%[4]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澀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;化溫止帶。主血瘀經(jīng)閉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赤白帶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調(diào)和氣血。治婦女赤白帶下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抱樹蓮拼音注音Bào Shù Lián別名抱石蓮、瓜子菜、飛蓮草來源蕨類水龍骨科抱樹蓮屬植物抱樹蓮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(L.) Presl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甘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拔毒散拼音注音Bá Dú Sàn別名小黃藥、小迷馬樁、迷馬樁棵、小克麻、巴掌葉、肯麻尖來源錦葵科黃花稔屬植物四川黃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,以全株入藥。秋末采收,洗凈切碎,曬干備用。性味苦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 Dú Cǎo別名筋骨草、散血草來源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juga macrosperma Wall. Ex Benth.采收和儲藏:2-3月花開時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Dǎo Zènɡ別名七星箭[四川]來源藍雪科角柱花屬植物紫金蓮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藍雪花C. plumbaginoides Bunge,以根入藥。夏秋采集,曬干。性味甘、辛,溫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ò Lán別名苤藍、撇藍、茄連、甘藍、玉蔓青、芥蘭頭、玉頭、香爐菜。出處本品載于《滇南本草》,原名苤藍?!掇r(nóng)政全書》“芥藍“條載:“但食根之菜,如芥、蘆菔、蔓青之屬,魁皆在土中;此則魁在土上,為異耳?!八鎏卣髋c球莖甘藍一致?!毒V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