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喇叭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小喇叭拼音注音Xiǎo Lǎ Bɑ別名

    千層石蕊、樹格達(dá)、地喇叭

    來源

    地衣類千層石蕊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.,以地衣體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于貴州。

    性味

    咸、微澀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清熱。主治刀傷,咳血,燙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,外用適量,研末或茶油調(diào)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小喇叭拼音注音Xiǎo Lǎ Bɑ別名

    地喇叭,樹格達(dá)(苗名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石蕊科植物千層石蕊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路旁陰濕巖上。分布貴州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地衣類植物。平鋪于巖石上,鱗片狀,灰綠色。孢子器柄高1厘米左右,灰白色,先端杯狀,邊緣呈鋸齒形,內(nèi)面粉粒狀,粗糙。孢子褐色,著生于杯狀邊緣上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平,味咸微澀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清熱。治咳血,刀傷,湯火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咳血:小喇叭五錢。煨水服。

    ②治刀傷:小喇叭,搗緘包患處。

    ③治湯火燙傷:小喇叭烘干研末,調(diào)菜油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小喇叭拼音注音Xiǎo Lǎ Bɑ別名

    地喇叭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石蕊科植物多層石蕊的地衣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采收,去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山地帶,多見于草甸灌叢中或巖石表面的苔蘚植物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及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鱗葉發(fā)達(dá),呈掌狀深裂,分叉著生。裂片直徑2-5mm,灰色、灰綠色。枝柄(孢子器柄)多單一直立,高1-1.5cm,粗1-2mm,先端呈杯狀層層疊生,呈多層寶塔狀。孢子褐色,著生于杯狀孢子器邊緣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地衣體鱗片狀,掌狀深裂,灰綠色。上面生有數(shù)孢子器柄,長約1cm,灰白色,先端呈杯狀,邊緣有鋸齒,內(nèi)面粉閏狀。

    性味

    咸;微澀;性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涼止血。主咳血;外傷出血;湯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;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苞南蛇藤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來源衛(wèi)矛科南蛇藤屬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,以根、莖和果實(shí)入藥。全年采根,春秋割取莖,秋采果實(shí),曬干。性味甘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葉。0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儲(chǔ)藏:春、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果實(shí)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別名皮胡椒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廣西刺茶的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heng f.inermis C.Y.Cheng et W.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別名薔薇果(東北)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實(shí)。果實(shí)在將成熟時(shí)摘下,立刻曬干,干后除去花萼,或把新鮮果實(shí)切成兩半,除去果核,再行干燥。生境分布生于林緣開闊地及河岸邊,山坡灌叢間及雜林中。分布黑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