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鐵精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鐵精拼音注音Tiě Jīnɡ別名

    鐵精粉(《子母秘錄》),鐵花(《綱目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煉鐵爐中的灰燼。

    性味

    辛苦,平。

    ①《本經(jīng)》:"平。"

    ②《別錄》:"微溫。"

    ③《本草匯言》:"味苦辛,氣溫,無毒。"

    ④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小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鎮(zhèn)驚安神,消腫解毒。治驚癇心悸,疔毒,陰腫,脫肛。

    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明目。"

    ②《別錄》:"療驚悸,定心氣,小兒風癇,陰癀,脫肛。"

    ③《本草匯言》:"拔疔毒。"

    ④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破胃脘積血作痛。"

    ⑤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泄肺熱,墜涌痰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調(diào)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火熱燔心,暴發(fā)驚狂如癇者:鐵精一錢,甘草二錢。煎汁飲。(《至寶方》)

    ②治陰腫:鐵精粉敷上。(《子母秘錄》)

    ③治婦人陰挺出下脫:鐵精細研,以羊脂調(diào),布裹,炙令熱,熨之,以瘥為度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④治小兒因痢肛門脫:鐵精粉敷之。(姚和眾)

    ⑤治蛇骨刺人毒痛:鐵精如大豆者,以管吹瘡內(nèi)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①《本草匯言》:"鐵精,療驚癇,安心氣,拔疔毒,止小兒陰癀脫肛之藥也。因火盛氣怯,而神情浮越不靜者,服之立安。倘由勞倦神疲,氣虛魄亂,神不守舍,以致驚癇煩潰者,非所宜用也。"

    ②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鐵精,胃氣虛寒人服之,往往有奪食發(fā)呃之虞,以純陰鎮(zhèn)攝太過,而傷犯陽和之氣也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鐵精拼音注音Tiě Jīnɡ別名

    鐵精粉、鐵花

    英文名Ashes in iron-smelting furnace出處

    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 陶弘景:鐵精,出煅灶中,如塵,紫色,輕者為佳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煉鐵爐中的灰燼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aematite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赤鐵礦是自然界分布很廣的鐵礦物之一,可以形成于各種地質(zhì)作用中,但以熱液作用,沉積作用或區(qū)域變質(zhì)作用為主。作用為藥用的鮞狀、豆狀、腎狀集合體赤鐵礦系沉積作用的產(chǎn)物。

    資源分布:主產(chǎn)于河北、山西。山東、河南、湖南、廣東、四川等地亦產(chǎn)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赤鐵礦,三方晶系。晶體常呈薄片狀、板狀。一般以致密塊狀、腎狀、葡萄狀、豆狀、魚子狀、土狀等集合體最為常見。結(jié)晶者呈鐵黑色或鋼灰色;土狀或粉末狀者,呈鮮紅色。但條痕都呈櫻桃紅色。結(jié)晶者呈金屬光澤,土狀者呈土狀光澤。硬度5.5-6,但土狀粉末狀者硬度很小,比重5-5.3。在還原焰中燒后有磁性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主要成分為氧化鐵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心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苦;平

    注意

    脾胃虛寒、心腎兩虛者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鎮(zhèn)驚安神;消腫解毒。主驚悸癲狂;疔瘡腫毒;脫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調(diào)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火熱播心,暴發(fā)驚狂如癎者:鐵精一錢,甘草二錢。煎汁飲。(《至寶方》)②治陰腫:鐵精粉敷上。(《子母秘錄》)③治婦人陰挺出下脫:鐵精細研,以羊脂調(diào),布裹,炙令熱,熨之,以瘥為度。(《圣惠方》)④治小兒因痢肛門脫:鐵精粉敷之。(姚和眾)⑤治蛇骨刺人毒痛:鐵精如大豆者,以管吹瘡內(nèi)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本經(jīng)》:主明目。

    2.《別錄》:療驚悸,定心氣,小兒風癎,陰KUI,脫肛。

    3.《本草匯言》:拔疔毒。

    4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破胃脘積血作痛。

    5.《醫(yī)林篡要》:泄肺熱,墜涌痰。

    6.《本草匯言》:鐵精,療驚癎,安心氣,拔疔毒,止小兒陰KUI脫肛之藥也。因火盛氣法,而神情浮越不靜者,服之立安。倘由勞倦神疲,氣虛魄亂,神不守舍,以致驚癎煩潰者,非所宜用也。

    7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鐵精,胃氣虛寒入服之,往往有奪食發(fā)呃之虞,以純陰鎮(zhèn)攝太過,而傷犯陽和之氣也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出處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、果實或莖。春、秋割取地上莖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,河邊、石坡上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河北、山東、浙江等地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、川參來源川續(xù)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.,以根入藥。秋冬采集,切片曬干或鮮用。除前種外,尚有細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、雞云木、鷹不扒、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《福建師范學院學報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spinif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來源藥材基源: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cas rumphii Miq.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,長江流域有盆栽。資源分布:原產(chǎn)印度尼西亞、澳大利亞北部、越南、緬甸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別名苦顛茄、苦天茄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來源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實。秋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間林下或荒坡。分布云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約1米。莖直立,具分枝,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