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跳皮樹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跳皮樹拼音注音Tiào Pí Shù來源

    木犀科銹毛白槍桿Fraxinus ferruginea Lingelsh.,以樹皮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澀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斂,消炎。主治頑固性腹瀉,痢疾,蛔蟲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跳皮樹拼音注音Tiào Pí Shù出處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木犀科植物銹毛白槍桿樹皮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林下或竹林邊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喬木。樹皮灰白色,呈魚鱗開裂脫落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;小葉5~21,卵圓狀披針形,大小變化較大,葉柄及葉脈密被銹色絨毛。翅果長約3厘米。種子1粒。果期9~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涼,味苦澀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斂,消炎。治頑固性腹瀉,痢疾,蛔蟲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或研末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頑固性腹瀉:跳皮樹加胡椒三至五粒。用水久煎服。

    ②治實熱癥大便燥結(jié):跳皮樹研粉,開水沖服五分至一錢,可通便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掌葉木、七加皮、鴨腳羅傘、空殼洞來源五加科刺鴨腳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(Blume) Regel,以根、樹皮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及西南地區(qū)。性味甘、微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,活血散瘀。主治風(fēng)濕骨痛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別名安徽小檗、黃柏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根、莖或樹皮。秋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間或溪邊林下、山地灌叢中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落葉灌木,高1米左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《峨嵋藥植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。7~10月采。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苦,寒。“功能主治①《峨嵋藥植》:“粉末治黃水瘡。煎水服,治蟲牙、火牙?!阿凇端拇ǔS弥胁菟帯罚骸扒鍩峤舛尽?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、老鼠刺、刺黃連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路旁或叢林中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