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峨嵋藥植》
為山茱萸科植物桃葉珊瑚的葉。
常栽于庭園。分布湖北,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福建、廣東及臺灣等地。
桃葉珊瑚(《汝南圃史》),又名:植楠樹(《質(zhì)問本草》)。
常綠灌木,莖高1~3米。葉對生,披針形以至倒卵形,長8~20厘米,先端長而漸尖,全緣或在前半有齒牙,基部楔形,上面亮綠色,具有黃色斑點,有柄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頂生圓錐花序,疏生剛毛;花梗短,小苞2枚;萼細小,4齒裂;花瓣4,帶紫色,卵形以至披針形,先端長而慚尖,鑷合狀;雄花有雄蕊4及四角形之中央花盤,子房退化,花絲短;雌花子房下位,1室,胚珠1,花柱短而厚,有不正形狀柱頭,不具雄蕊。漿果狀核果,成熟時紅色,橢圓形,長2厘米;種子頂端有極細之胚?;ㄆ诖杭?。
本植物的果實(天腳板果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鮮葉搗成泥狀敷擦傷,水、火燙傷,痔疾。"
出自《峨嵋藥植》
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葉珊瑚或桃葉珊瑚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ucuba chinensis Benth.sub-sp.omeiensis (Fang) Fang et Soong [A.omeiensis Fang]2.Aucuba chinensis Benth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曬干或烘干,亦可鮮用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1300m的常綠闊葉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等地。
常綠小喬木或灌木。枝被柔毛,老枝具白色皮孔。葉對生;葉柄長約3cm,被硬毛;葉片薄革質(zhì),長圓形,長10-20cm,寬3-7cm,先端具尾尖,全緣或向頂端具7-9對細齒,葉下面被硬毛。花雌雄異株,花序頂生;雄花集成總太圓錐藥序,長13-15cm,被硬毛;雄花花期為黃綠以至黃色,花末期花序梗及花瓣向陽的少部分略帶紅色;花萼小,4裂;花瓣4,卵形,頂端具長而反曲的尾狀尖頭;雄蕊4,花絲粗短;花盤肉質(zhì),稍4裂;雌花花序列較小,長3-5cm,密被硬毛,花期時為黃綠色至黃色;子房下位,筒狀,疏生硬毛;花下具關(guān)節(jié)及2小苞片。果成熟時深紅色,花柱宿存。花期1-2月,果期3月至翌年2月。
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涼爽濕潤的環(huán)境。植株生長適溫25-28℃,稍耐寒。以土層深厚,質(zhì)地疏松,腐殖質(zhì)豐富壤土栽培為好。
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夏、秋季果產(chǎn)分批成熟。采收第1、2批果大而飽滿的果實,除去果皮,稍晾干后,即可播種。按行距30cm開溝,溝深4cm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,覆土后稍加鎮(zhèn)壓,澆水保濕。當(dāng)苗高40cm左右時,按行株距3m×2m開穴定植,每穴栽苗1株。
田間管理 幼苗長出3-4對真葉時,間苗,中耕除草。苗高10cm左右時,追施稀薄人糞尿。定植后,每年中耕除草3-4次,并結(jié)合施肥。
桃葉珊瑚全植物含桃葉瑚甙(aucubin).水解生成桃葉珊瑚甙元(aucubigenin)和葡萄糖,種子中龍多[1]。
桃葉珊瑚甙與香豆精衍化物秦皮甙相似,能促進尿酸排泄。
味苦;性涼
清熱解毒;消腫止痛。主癰疽腫毒;痔瘡;水火燙傷;凍傷;跌打損傷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f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絞汁搽;或研末調(diào)涂。
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鮮葉搗成泥狀敷擦傷,水、火燙傷,痔疾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峨嵋藥植》
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桃葉珊瑚的葉。
生境分布常栽于庭園。分布湖北,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福建、廣東及臺灣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桃葉珊瑚(《汝南圃史》),又名:植楠樹(《質(zhì)問本草》)。
常綠灌木,莖高1~3米。葉對生,披針形以至倒卵形,長8~20厘米,先端長而漸尖,全緣或在前半有齒牙,基部楔形,上面亮綠色,具有黃色斑點,有柄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頂生圓錐花序,疏生剛毛;花梗短,小苞2枚;萼細小,4齒裂;花瓣4,帶紫色,卵形以至披針形,先端長而慚尖,鑷合狀;雄花有雄蕊4及四角形之中央花盤,子房退化,花絲短;雌花子房下位,1室,胚珠1,花柱短而厚,有不正形狀柱頭,不具雄蕊。漿果狀核果,成熟時紅色,橢圓形,長2厘米;種子頂端有極細之胚?;ㄆ诖杭?。
本植物的果實(天腳板果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功能主治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鮮葉搗成泥狀敷擦傷,水、火燙傷,痔疾。"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天腳板拼音注音Tiān Jiǎo Bǎn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Aucuba出處出自《峨嵋藥植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葉珊瑚或桃葉珊瑚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ucuba chinensis Benth.sub-sp.omeiensis (Fang) Fang et Soong [A.omeiensis Fang]2.Aucuba chinensis Benth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曬干或烘干,亦可鮮用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1300m的常綠闊葉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常綠小喬木或灌木。枝被柔毛,老枝具白色皮孔。葉對生;葉柄長約3cm,被硬毛;葉片薄革質(zhì),長圓形,長10-20cm,寬3-7cm,先端具尾尖,全緣或向頂端具7-9對細齒,葉下面被硬毛。花雌雄異株,花序頂生;雄花集成總太圓錐藥序,長13-15cm,被硬毛;雄花花期為黃綠以至黃色,花末期花序梗及花瓣向陽的少部分略帶紅色;花萼小,4裂;花瓣4,卵形,頂端具長而反曲的尾狀尖頭;雄蕊4,花絲粗短;花盤肉質(zhì),稍4裂;雌花花序列較小,長3-5cm,密被硬毛,花期時為黃綠色至黃色;子房下位,筒狀,疏生硬毛;花下具關(guān)節(jié)及2小苞片。果成熟時深紅色,花柱宿存。花期1-2月,果期3月至翌年2月。
栽培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涼爽濕潤的環(huán)境。植株生長適溫25-28℃,稍耐寒。以土層深厚,質(zhì)地疏松,腐殖質(zhì)豐富壤土栽培為好。
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夏、秋季果產(chǎn)分批成熟。采收第1、2批果大而飽滿的果實,除去果皮,稍晾干后,即可播種。按行距30cm開溝,溝深4cm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,覆土后稍加鎮(zhèn)壓,澆水保濕。當(dāng)苗高40cm左右時,按行株距3m×2m開穴定植,每穴栽苗1株。
田間管理 幼苗長出3-4對真葉時,間苗,中耕除草。苗高10cm左右時,追施稀薄人糞尿。定植后,每年中耕除草3-4次,并結(jié)合施肥。
化學(xué)成分桃葉珊瑚全植物含桃葉瑚甙(aucubin).水解生成桃葉珊瑚甙元(aucubigenin)和葡萄糖,種子中龍多[1]。
藥理作用桃葉珊瑚甙與香豆精衍化物秦皮甙相似,能促進尿酸排泄。
性味味苦;性涼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;消腫止痛。主癰疽腫毒;痔瘡;水火燙傷;凍傷;跌打損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9-15f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絞汁搽;或研末調(diào)涂。
各家論述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鮮葉搗成泥狀敷擦傷,水、火燙傷,痔疾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