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石楨楠根

    拼音注音Shí Zhēn Nán Gēn出處

    《峨嵋藥植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樟科植物四川釣樟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四川西部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四川釣樟,又名:石楨楠、蘭花樹。

    喬木,高達(dá)17米。葉紙質(zhì),線狀長橢圓形,長14~16厘米,寬2~3厘米,基部及先端均漸尖,葉脈旁有短柔毛,側(cè)脈17,在上面凹下,在下面隆起;葉柄約長0.7厘米。雌花1或2朵,腋生,具有短梗,為圓形之苞所包圍;退化雄蕊9,第1輪及第2輪為棍棒狀,基部有毛,第3輪較短,先端鈍,基部有2腺;子房卵狀;花柱彎曲,柱頭頭狀。漿果卵形,長1厘米,有肥大而如杯狀之花被宿存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峨嵋藥植》:"敷治瘡毒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Yóu Má Ténɡ別名牛馬藤、大血藤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Stem來源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(fèi)ucuna sempervirens Hemsl.的藤莖。全年可采,除去枝葉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常春藤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別名三角楓、追風(fēng)藤、上樹蜈蚣、鉆天風(fēng)來源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中華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. Koch var. sinensis (Tobl.) Rehd.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常春藤子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實(shí)。秋后采集。性味《本草拾遺》:“甘,溫,無毒?!肮δ苤髦巍侗静菔斑z》:“主風(fēng)血羸者,腹內(nèi)諸冷血閉,強(qiáng)腰腳,變白?!坝梅ㄓ昧績?nèi)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別名花葉葉、小花草、花花草出處《紅河中草藥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。夏、秋采。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紅河州南部熱帶半山坡的疏林草叢中。原形態(tài)直立草本。莖圓柱形,基部木質(zhì),被棕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烏拼音注音Cí Wū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鴉科動(dòng)物寒鴉的肉。生境分布棲于山區(qū)及平原的田野間,好群棲。主食農(nóng)作物的種子,亦吃昆蟲。分布幾遍全國,但南方較少。原形態(tài)寒鴉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烏、鸒(《詩經(jīng)》),鵯鶋(《爾雅》)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