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蝦于草、紅蝦于草、箭頭草、鐵青草、札郎草、黃瓜米草、杉刺疙、硬桿白花、蛇舌草、雞口舌、石耳風、石耳草
藥材基源:為茜草科植物纖花耳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edyotis tenelliflora Bl. [Oldenian-dia tenelliflora (B1.) O.Kuntze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田邊、路旁或曠野草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我國東南和西南各地。
纖花耳草 一年生纖弱、披散草本,高15-40cm。莖多分枝,小枝上部四棱形。葉對生;無柄;托葉頂部分裂成數(shù)條剛毛狀刺;葉片薄革質,條形或條狀披針形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圓形,長2。5-5cm,寬3-5mm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全緣?;?-3朵簇生于葉腋;無花梗;小苞片針刺狀,長約1mm;萼筒倒卵形,長約1mm,裂片條狀披針形,長約1.8mm,邊緣有緣毛;花冠白色,漏斗狀,長約3mm,裂片長圓形,長約1.5mm;雄蕊4,著生于花冠筒喉部;花柱絲狀。柱頭略膨大。蒴果卵形,長約2.5mm,直徑1.5-2mm,先端開裂。種子多數(shù),微小、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性狀鑒別:全草多纏繞成團狀,黑色。莖多分枝,上部銳四棱形。葉對生,條形至條狀披針形,長2-4cm,先端漸尖,上面黑褐色,下面較淡;托葉頂部分裂成數(shù)條剛毛狀刺。花4數(shù),無花梗,2-3朵簇生于葉腋,有2苞片,萼筒倒卵形,花冠白色,漏斗狀,裂片長圓形,雄蕊著生于花冠筒喉部。蒴果卵形,長約2.5mm,先端開裂、具宿萼。氣微,味淡。
微苦;平;寒
清熱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肺熱咳嗽;慢性肝炎;膨脹;闌尾炎;痢疾;風火牙痛;小兒疝氣;跌打損傷;蛇咬傷
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爛敷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蝦于草、紅蝦于草、箭頭草、鐵青草、札郎草、黃瓜米草、杉刺疙、硬桿白花、蛇舌草、雞口舌、石耳風、石耳草
來源藥材基源:為茜草科植物纖花耳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edyotis tenelliflora Bl. [Oldenian-dia tenelliflora (B1.) O.Kuntze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田邊、路旁或曠野草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我國東南和西南各地。
原形態(tài)纖花耳草 一年生纖弱、披散草本,高15-40cm。莖多分枝,小枝上部四棱形。葉對生;無柄;托葉頂部分裂成數(shù)條剛毛狀刺;葉片薄革質,條形或條狀披針形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圓形,長2。5-5cm,寬3-5mm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全緣?;?-3朵簇生于葉腋;無花梗;小苞片針刺狀,長約1mm;萼筒倒卵形,長約1mm,裂片條狀披針形,長約1.8mm,邊緣有緣毛;花冠白色,漏斗狀,長約3mm,裂片長圓形,長約1.5mm;雄蕊4,著生于花冠筒喉部;花柱絲狀。柱頭略膨大。蒴果卵形,長約2.5mm,直徑1.5-2mm,先端開裂。種子多數(shù),微小、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性狀性狀鑒別:全草多纏繞成團狀,黑色。莖多分枝,上部銳四棱形。葉對生,條形至條狀披針形,長2-4cm,先端漸尖,上面黑褐色,下面較淡;托葉頂部分裂成數(shù)條剛毛狀刺。花4數(shù),無花梗,2-3朵簇生于葉腋,有2苞片,萼筒倒卵形,花冠白色,漏斗狀,裂片長圓形,雄蕊著生于花冠筒喉部。蒴果卵形,長約2.5mm,先端開裂、具宿萼。氣微,味淡。
性味微苦;平;寒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肺熱咳嗽;慢性肝炎;膨脹;闌尾炎;痢疾;風火牙痛;小兒疝氣;跌打損傷;蛇咬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爛敷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