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葫蘆七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葫蘆七拼音注音Shuǐ Hú Lu Qī別名

    登云鞋

    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水葫蘆七。夏、秋采挖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溝旁陰濕處。分布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50~90厘米,全體有短毛。塊根長(zhǎng)圓形。莖直立,上部常分枝。葉互生,有柄,三角狀寬卵形,長(zhǎng)7~15厘米,羽狀深裂,裂片淺裂有粗齒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集成圓錐狀;花黃色,總苞片通常5個(gè);外圍舌狀花雌性,結(jié)實(shí);中央的管狀花兩性;雄蕊4~5,花藥合生;子房下位。瘦果長(zhǎng)圓形,冠毛長(zhǎng)6毫米。

    性味

    辛微苦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順氣化痰,止咳,瀉下。治胸脅脹滿,咳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水葫蘆七拼音注音Shuǐ Hú Lu Qī別名

    登云鞋、豬肚子、雞多囊、解麻、羊角天麻、山蘿卜、花蘿卜、水蘿卜

    英文名Root of Tangut Cacalia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羽裂蟹甲草的根莖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calia tangutica (Ma-xim.) Hand.- Mazz.[Ligularia tangutica (Maxim.) Ling;Sinacalia tangutica (Maxim.) B.Nord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采挖,洗凈曬干,或刮去外皮,蒸透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溝邊、林緣和草絲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湖北及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羽裂蟹甲草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根莖肥大而呈塊莖狀。莖直立,初時(shí)疏生蛛絲狀毛,后逐漸脫落。葉柄長(zhǎng)3-5cm,基部擴(kuò)大,半抱莖;下部葉花期常凋落,葉片厚紙質(zhì),心形,羽狀深裂,裂片3-4對(duì),窄或?qū)捑貓A形,每個(gè)裂片又有數(shù)個(gè)小尖裂片和鋸齒,基部截形或微心形,上面疏生貼短毛,下面行別沿葉脈有疏蛛絲狀毛;中部葉大,長(zhǎng)10-16cm,寬10-15cm,有短柔毛;上部葉漸小。頭狀花序極多數(shù),在頂端和上部葉腋密集成金字塔狀的寬圓錐花序,花序軸和總花梗有黃褐色黃褐毛;總花梗細(xì),有1-3個(gè)剛毛狀的小苞片;總苞圓柱形,長(zhǎng)約8mm;總苞片5,條形,稍鈍;花冠黃色,有2-3個(gè)舌狀花和4-7個(gè)筒狀花。瘦果圓柱形,有棱:冠毛白色?;ㄆ谇锛?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塊莖呈長(zhǎng)橢圓形或圓形,有的已壓扁。長(zhǎng)4-9cm。直徑1.5-2.5cm。表面灰棕色,半透明,未去皮的棕黃色,環(huán)節(jié)明顯,有不規(guī)則溝紋及皺紋;并有須根痕。頂端有殘留的莖基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,不易折斷,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,角質(zhì)樣。未加工蒸煮的中央髓部呈隔片狀。無臭,味微甜。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:棕灰色,味微辛。①木纖維頗多,成束的多已成斷塊,赤有單個(gè)散在,單個(gè)纖維呈梭形或長(zhǎng)梭形,兩端鈍圓或細(xì)尖,直徑20-30μm,壁不甚厚,木化,壁孔不明顯。②厚壁細(xì)胞(或稱皮層石細(xì)胞),多單個(gè)散在,呈類圓形、多角形或長(zhǎng)多角形,直徑30-70μm;壁不甚厚,木化,孔溝明顯,紋孔不明顯;胞腔中常含棕色特質(zhì)。③導(dǎo)管網(wǎng)紋,直徑50μm為常見,壁木化。④木栓細(xì)胞;表面觀呈長(zhǎng)方形或多角形,栓化。此外,尚可見少數(shù)多面體狀單晶、直徑15-50μm。還可見一規(guī)則形的棕褐色塊狀特。

    鑒別

    理化鑒別 本品甲醇提取液,紫外光譜峰值λMeOH/max279.2,210.8。谷值λMeOH/min259.8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微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;平肝;順氣化痰。主風(fēng)濕疼痛;頭痛眩暈;偏竣;胞脅脹滿;咳嗽痰多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9g;或泡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斑鳩菊別名豆腐渣樹、聾耳朵樹、雞菊花來源菊科斑鳩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.[V. papillosa Franch.]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性味甘、澀,溫。功能主治消炎,解毒。主......
  • 別名暴馬子皮、白丁香、棒棒木、荷花丁香。英文名Syringae Cortex藥用部位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(Blume.)Hara var.mandshurica (Maxim.)Hara的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灌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暴馬子拼音注音Bào Mǎ Zǐ別名荷花丁香、白丁香來源木犀科丁香屬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(Blume) Hara var. mandshurica (Maxim.) Hara ,以樹干及枝條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杯莧拼音注音Bēi Xiàn別名蛇見怕(《海南植物志》),鏡而草、蛇驚慌、細(xì)葉蛇總管、拔子彈草(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。出處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來源為莧科植物杯莧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,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ēi Xiàn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莧科植物杯莧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yathula prostrata(L.) Bl.[Achyranthesprostrata L.」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灌叢或小河邊。資源分布: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