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紅木葉

    拼音注音Shuǐ Hónɡ Mù Yè別名

    吊白葉、粉帕葉、炒面葉、揉白葉、粉桐葉、灰葉子、野灰靛葉、摸翻臉、翻臉葉、馬番蓮、抽刀紅、捏面樟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忍冬科植物水紅木的葉或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. Ham. Ex D. Don

    采收和儲藏:葉全年可采,樹皮春、夏季剝?nèi)?,均鮮用,或曬干(樹皮曬前切段)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3300m的陽坡、疏林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達8m。幼枝被微毛,老枝紅褐色,變無毛,疏生皮孔。葉對生;葉柄長1-3.5cm;葉革質(zhì),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6-16cm,寬3-5cm,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,長達17-24cm,寬10cm,先端漸尖至急漸尖,基部狹窄至薄較大,長達17-24cm,寬10cm,先端漸尖至急漸尖,基部狹窄至寬楔形,全緣或在中、上部常具少數(shù)不整齊疏齒,上面暗綠色,下面灰綠色,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,近基部兩側(cè)有1至數(shù)個腺體,側(cè)脈3-5對,弧形;革質(zhì)。聚傘花序花形式,直徑4-10cm,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;總梗長1-6cm,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;花通常著生于第3級輻射枝上;萼筒長約1.5mm,具細小腺點,萼齒極小;花冠白色或有紅暈,鐘狀,長4-6mm,裂片5,圓卵形,長約1mm,先紅后紫黑;核卵圓形,扁,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?;ㄆ?-7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葉含穗花杉雙黃酮(amentoflavone),芹菜素(apigenin)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澀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濕解毒;活血。主赤白痢疾;泄瀉;疝氣;痛經(jīng);跌打損傷;尿路感染;癰腫瘡毒;皮癬;口腔炎;燙火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干品研末調(diào)敷;或煎水外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Lí別名棠梨刺來源薔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.-Ham.ex D. Don,以果實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。性味甘、酸,溫。功能主治消食積,化瘀滯。主治肉食積滯,消化不良,泄瀉,痛經(jīng),產(chǎn)后瘀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川楝子拼音注音Chuān Liàn Zǐ別名金鈴子、川楝實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來源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. et Zucc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......
  • 別名木里仙來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. ex Bess. var. sutchuensis Franch.,以果實入藥。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健胃。主治食欲不佳。用法用量7~8錢,......
  • 別名土大黃來源蓼科川滇大黃土Rumex hastatus D. Don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、云南。性味酸、澀、微辛,溫。功能主治發(fā)汗解表,潤肺止咳。主治感冒,咳嗽,水腫,痰喘。用法用量0.5~1兩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別名滇赤楊來源藥材基源:為樺木科植物川滇榿木的嫩莖葉或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lnusferdinandi-coburgiiSchneid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摘嫩枝葉,或剝?nèi)淦?,鮮用或曬干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