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傷藥

    拼音注音Shuǐ Shānɡ Yào別名

    水疔藥、血經(jīng)草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報(bào)春花科植物狹萼珍珠菜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水溝邊。分布云南、浙江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狹萼珍珠菜又名:滿天星。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莖直立,有棱,基部淺紅黃色。葉對(duì)生;葉片倒披針形,長3~7厘米,寬1~2.5厘米,先端鈍尖,基部漸狹成柄,全緣,下面帶紅色,有多數(shù)小腺點(diǎn)??偁罨ㄐ蛞干蝽斏?shù)個(gè)集合成廣闊的圓錐花序式;苞片披針形,花萼5裂,裂片狹披針形,漸尖;花冠合瓣,白色,5裂;雄蕊5,著生于冠管上;子房上位,1室。蒴果球形,不規(guī)則開裂,果柄長,種子多數(shù),光滑,稍具邊緣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平,味苦酸澀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氣破血,消腫,解毒。治經(jīng)閉,勞傷,疔瘡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經(jīng)閉:㈠水傷藥一兩。燉肉吃。㈡水傷藥五錢,大血藤四錢,小血藤三錢,月月開根二錢。泡酒一斤半,早晚各服一兩。

    ②治經(jīng)期頭暈,小腹疼痛:水傷藥五錢,小血藤三錢,藍(lán)布正四錢。煎水兌酒服。

    ③治癆傷:水傷藥三錢,花蝴蝶、野煙根;小血藤各二錢。泡酒一斤,早晚各服一兩。

    ④治紅腫疔瘡:水傷藥搗爛敷。(性味以下出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別名鸚哥花(《天中記》)出處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。功能主治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“主金瘡,止血?!坝梅ㄓ昧客庥茫貉心┓?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梨拼音注音Cì Lí?jiǎng)e名茨梨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文先果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團(tuán)糖二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實(shí)。生境分布生長于中山及低山地區(qū)的溝旁、路邊或灌木林旁。分布江蘇、湖北、四川、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梨葉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葉片。功能主治①《草木便方》:“療疥,癰,金瘡?!阿凇顿F陽民間藥草》:“治小兒熱瘡,搗敷;外痔,焙干,研末,麻油調(diào)敷。亦可煎服。“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 Zǐ別名文光果、刺檳榔果、木梨子、繅絲花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.,以根及果入藥。夏季采果,秋季挖根,曬干或鮮用。性味酸、澀,平。功能主治根:消食健脾,收斂止瀉。用于食積腹脹,痢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梨根拼音注音Cì Lí Gēn別名茨藜子根(《天寶本草》),茨藜根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。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根。7~8月采?;瘜W(xué)成分根、莖均含鞣質(zhì)。四川產(chǎn)的根皮含鞣質(zhì)。又含維生素B-2.4%,維生素P-2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