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楤木花

    拼音注音Sǒnɡ Mù Huā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Aralia, Chinese Aralia Bark and Root-bark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clinensis L .

    采收和儲藏:7-9月花開時采收,陰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2700m的雜木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有刺灌木或小喬木,高2-5m。樹皮灰色,疏生粗壯直刺;小枝被黃褐色絨毛,疏生細(xì)刺。葉為2-3回羽狀復(fù)葉,長60-100cm;葉柄粗壯,長可達50cm;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;每羽片有小時5-11,基部有1對小時,葉片薄革質(zhì),卵形至長圓狀卵形,長7-14cm,寬3.5-8cm,先端漸尖或短尖,基部圓形,上面被黃褐色柔毛,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,脈上尤多,邊緣具細(xì)鋸齒,側(cè)脈7-10對,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,長50-80cm,密被黃褐色絨毛;傘形花序有30-50朵花,直徑2.5-5cm;花梗長3-4cm;苞片錐形,膜質(zhì),長3-4mm,均被黃褐色絨毛;萼無毛,邊緣有5齒裂;花淡綠白色,直徑約3mm;花瓣5,三角狀卵形;雄蕊5,花絲長約2.5mm;子房5室,花柱5,離生或基部合生。核果球形,漿果狀,成熟時紫黑色,直徑約4mm,具5棱,花柱宿存?;ㄆ?-9月,果期9-11月。

    毒性

    毒性:楤木總甙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724mg/kg,1/32-1/2 LD50的劑量對小鼠微核試驗無影響,1/45-1/5 LD50的劑量對小鼠顯性致死性試驗無影響,0.0016mg/ml-16mg/ml Ames 試驗無致突變作用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1.參見楤木白皮條。莖皮含齊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、常春藤皂甙元(hederagenin)、合歡酸(echinocystic acid)及谷甾醇(sitosterol)、豆甾醇(stigmasterol)、菜油甾醇(campes-terol)和七葉內(nèi)酯二甲醚(esculetin dimethyl ether)。

    2.-及β-塔拉林(α-,β-taralin),纟由齊墩果酸和糖生成的皂甙。另含皂甙Ⅰ,Ⅱ,Ⅲ(avaloside A,B,C)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抗炎作用:齊墩果酸40mg/kg腹腔注射,對醋酸及角叉菜膠所致的大鼠實驗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澀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。主吐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氣痛: 楤木根白皮五錢。加水一碗,黃酒半碗,煎成一碗,早晚各服一劑,連服數(shù)天,痛止后再服三天。 (浙江民間常用草藥)②治腎炎水腫: 楤木根一至二兩。酌加水煎,日服二次。

    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③治肝硬化腹水: 楤木根四兩,瘦豬肉四兩。水燉,服湯食肉。 (《江西草藥》)④治虛腫: 楤木根皮一兩。燉肉,不放鹽食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⑤治胃痛、胃潰瘍、糖尿?。?楤木根皮三至五錢。水煎,連服數(shù)日。 (《南京地區(qū)常用中草藥》)⑥治遺精:楤木根皮一兩。水煎去渣,加豬瘦肉燉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⑦治淋濁: 刺老包根一兩。煮水服。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⑧治紅崩白帶: 刺老包根四兩。水二大婉,煎至一中碗,去其渣,甜酒為引,煎服。 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⑨治糖尿病: 榴木根一兩,銀杏四兩。酌加水煎服。(福建民間草藥)⑩治風(fēng)熱咳嗽:刺老包根三錢,果上葉二錢。水煎服。

    (11)治咳喘:刺老包根四兩,肉一斤。燉之,服肉及湯。

    (12)治癰毒: 刺老包根五錢至一兩。煎水內(nèi)服。

    (13)治痔瘡: 刺老包根四兩(干的用五錢)。燉豬肉半斤,分三次服。(⑩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(14)治跌相損傷,骨折:楤木根、馬尾松根、杜衡根、青木香根(均鮮)各適量。搗爛外敷。(江西草藥)(15)治腰椎挫傷: 鮮楤木根皮一至二兩,豬蹄一只。水燉,服湯食肉。另用楤木根適量,煎水外擦。(《江西草藥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本草拾遺》:取根白皮,煮汁服之一盞,當(dāng)下水。如病已困,取根搗碎,坐,其取(取其)氣,水自下。又能爛人牙齒,齒有蟲者,取片子許大,納孔中,當(dāng)自爛落。

    2.《草木便方》:解毒,散熱,除風(fēng)痰。治風(fēng)痰,鼻衄,牙痛,痔疾,痢疾,瘋狗咬傷。

    3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解熱,驅(qū)風(fēng),鎮(zhèn)咳。治婦女紅崩,男子淋濁。

    4.《四川中藥志》:除濕解毒,散瘀積,消癰腫,除寒熱。

    5.《江西草藥》:活血行瘀,疏風(fēng)祛濕。

    6.《陜西中草藥》:消腫止痛,健脾利水。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急慢性肝炎,跌打損傷,骨折,虛腫,無名腫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巴東巖白菜別名巖白菜[湖北巴東]來源玄參科巴東巖白菜Triaenophora rupestris (Hemsl.) Solereder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湖北、四川。功能主治明目補腎。用法用量全草燉肉服,用量3~5錢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Shān Hǔ別名金扣鈕根(《陸川本草》),細(xì)鈕扣根、扣子頭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紫花茄根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天茄子“條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Bā Huā別名土黃花、巴巴葉、土黃芪、磨盤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圓錐苘麻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butilon peniculatum Hand.Mazz.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洗凈,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巴戟天拼音注音Bā Jǐ Tiān別名雞腸風(fēng)、雞眼藤、黑藤鉆、兔仔腸、三角藤、糠藤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。全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巴掌草別名千靈丹來源蘭科兜蘭屬植物同色兜蘭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止咳平喘,祛風(fēng)止痛。用于肺結(jié)核,支氣管炎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