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山桐子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山桐子拼音注音Shān Tónɡ Zǐ別名

    毛桐、臭樟木、大馬桑葉

    來源

    大戟科山桐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.-Arg.,以根、皮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貴州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新解毒。主治骨折,狂犬咬傷,骨結(jié)核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根1兩。皮0.5~1兩,煮糯米粥吃。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山桐子拼音注音Shān Tónɡ Zǐ別名

    毛桐、臭樟木、大馬桑葉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大戟科植物尼泊爾野桐樹皮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雜木林中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小喬木,高約5米。樹皮平滑,嫩枝有黃色毛。葉互生,多叢集于枝端;葉柄長8~14厘米,具黃色毛,嫩葉帶紅色;葉片闊卵形,長12~18厘米,寬13~16厘米,先端尾狀突尖,基部圓形或截形,有腺體1對,邊緣微波狀,下面散生黃色腺點。總狀花序頂生。蒴果橢圓形,具黃色毛;種子黑色,半圓形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平,味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根:治骨折、骨結(jié)核,二至三兩搗爛敷。樹皮:治狂犬咬傷,一至二兩煮糯米粥吃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。性味下乳。功能主治內(nèi)服:燉肉或煎湯,鮮者1~4兩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、陰筍子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。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。5~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,曬干。性味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性寒,味苦微甘,無毒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Neosinocalamus affinis(Rendli)Keng f.[Sinocalmus affinis(Rendle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《分類草藥性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。功能主治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燒灰研細,搽小兒肥瘡?!阿凇吨貞c草藥》:“調(diào)氣,治脫肛,疝氣?!坝梅ㄓ昧績?nèi)服:煎湯或燉團魚吃。外用:燒存性調(diào)敷。摘錄《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。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“治小兒頭身惡瘡,燒散和油涂之,或入輕粉少許?!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》:“治吐血?!阿邸端拇ㄖ兴?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