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唐大黃、臺黃、土大黃、峪黃、籽黃、北大黃、大黃、格西古訥、野大黃、酸酸草、黃古卵子、苦大黃、華北大黃、祁黃、莊黃
出自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
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波葉大黃的根及根莖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eum franzenbachii Munt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,切片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石隙、草原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湖北等地。
多年生草本,高達1m以上。根莖肥厚,表面黃褐色。莖粗壯,直立,無毛,常不分枝,中空。基生葉有長柄;葉片卵形至卵狀圓形,長10-16cm,先端鈍,基部心形,邊緣波狀,下面稍有毛;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,托葉鞘長卵形,暗褐色,抱莖。圓錐花序項生,花小,多數(shù),白綠色;苞小,肉質(zhì),內(nèi)有3-5朵小花;花梗中部以下有一關(guān)節(jié);花被片6,卵形,2輪,外輪3片較厚而?。恍廴?;子房三角狀卵形,花柱3。瘦果具3棱,有翅,基部心形,具宿存花被?;ㄆ谙募尽?/p>性狀
性狀鑒別 根及根莖呈不規(guī)則類圓柱形,上端較粗,下端稍細,長5-10cm,直徑1.5-5cm。栓皮多已刮去,表面紅褐色而黃,無橫紋,質(zhì)堅而輕。斷面無星點,有細密而直的紅棕色射線。新斷面黃至棕紅色,在紫外光下,顯藍紫色熒光。氣微,味苦、澀。
顯微鑒別 根及根莖橫切面與大黃不同點:射線細胞1列,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淀粉粒。簇晶直徑17-85μm,淀粉粒直徑3-17μm。
理化鑒別 本品新斷面在紫外燈下,顯藍紫色熒光。
波葉大黃根及根莖含總蒽配1.11%,其中以黃素(emodin),大黃酚(chrysophanol)為甙元的結(jié)合型蒽配1.05%,游離型為0.06%,還含食用大黃甙(rhapontin)及大量鞣質(zhì)[1]。
1.抗氧化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有較強的抗超氧負離子自由基的作用,作用強度超過三種正品大黃及其他非正品大黃。其所含食用大黃甙(即上大黃甙)也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[1]。
2.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對膠原誘導(dǎo)的人血小板聚集有較弱的抑制作用,其IC50為.30mg/ml[2]。
3.其他作用 本品無致瀉作用[3],本品所含蒽醌類成分
胃;大腸經(jīng)
苦;性寒
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:體虛及胎前、產(chǎn)后忌用。
瀉熱解毒;涼血行瘀。主濕熱黃疸;痢疾;經(jīng)閉腹痛;吐血;衄血;跌打瘀痛;癰腫疔毒;口舌糜爛;燒燙傷
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研末撒;或調(diào)敷。
。1.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瀉實熱,破積滯,行瘀血。治黃疸,便秘,經(jīng)閉,癰腫疔毒,燒燙傷。2.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瀉實熱,通大便,破積滯,行瘀血。(生用峻下,炒用緩下,炒炭止血)。治大使熱結(jié),痄腮,內(nèi)外諸癰,跌打損傷,湯火傷,瘀血腫痛,吐血,衄血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唐大黃、臺黃、土大黃、峪黃、籽黃、北大黃、大黃、格西古訥、野大黃、酸酸草、黃古卵子、苦大黃、華北大黃、祁黃、莊黃
出處出自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波葉大黃的根及根莖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eum franzenbachii Munt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,切片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石隙、草原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湖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達1m以上。根莖肥厚,表面黃褐色。莖粗壯,直立,無毛,常不分枝,中空。基生葉有長柄;葉片卵形至卵狀圓形,長10-16cm,先端鈍,基部心形,邊緣波狀,下面稍有毛;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,托葉鞘長卵形,暗褐色,抱莖。圓錐花序項生,花小,多數(shù),白綠色;苞小,肉質(zhì),內(nèi)有3-5朵小花;花梗中部以下有一關(guān)節(jié);花被片6,卵形,2輪,外輪3片較厚而?。恍廴?;子房三角狀卵形,花柱3。瘦果具3棱,有翅,基部心形,具宿存花被?;ㄆ谙募尽?/p>性狀
性狀鑒別 根及根莖呈不規(guī)則類圓柱形,上端較粗,下端稍細,長5-10cm,直徑1.5-5cm。栓皮多已刮去,表面紅褐色而黃,無橫紋,質(zhì)堅而輕。斷面無星點,有細密而直的紅棕色射線。新斷面黃至棕紅色,在紫外光下,顯藍紫色熒光。氣微,味苦、澀。
顯微鑒別 根及根莖橫切面與大黃不同點:射線細胞1列,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淀粉粒。簇晶直徑17-85μm,淀粉粒直徑3-17μm。
理化鑒別 本品新斷面在紫外燈下,顯藍紫色熒光。
化學(xué)成分波葉大黃根及根莖含總蒽配1.11%,其中以黃素(emodin),大黃酚(chrysophanol)為甙元的結(jié)合型蒽配1.05%,游離型為0.06%,還含食用大黃甙(rhapontin)及大量鞣質(zhì)[1]。
藥理作用1.抗氧化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有較強的抗超氧負離子自由基的作用,作用強度超過三種正品大黃及其他非正品大黃。其所含食用大黃甙(即上大黃甙)也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[1]。
2.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對膠原誘導(dǎo)的人血小板聚集有較弱的抑制作用,其IC50為.30mg/ml[2]。
3.其他作用 本品無致瀉作用[3],本品所含蒽醌類成分
歸經(jīng)胃;大腸經(jīng)
性味苦;性寒
注意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:體虛及胎前、產(chǎn)后忌用。
功能主治瀉熱解毒;涼血行瘀。主濕熱黃疸;痢疾;經(jīng)閉腹痛;吐血;衄血;跌打瘀痛;癰腫疔毒;口舌糜爛;燒燙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研末撒;或調(diào)敷。
各家論述。1.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瀉實熱,破積滯,行瘀血。治黃疸,便秘,經(jīng)閉,癰腫疔毒,燒燙傷。2.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瀉實熱,通大便,破積滯,行瘀血。(生用峻下,炒用緩下,炒炭止血)。治大使熱結(jié),痄腮,內(nèi)外諸癰,跌打損傷,湯火傷,瘀血腫痛,吐血,衄血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