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柔毛水楊梅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柔毛水楊梅拼音注音Róu Máo Shuǐ Yánɡ Méi別名

    水楊梅、五氣朝陽草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柔毛水楊梅全草。夏、秋采集。切碎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荒地或潮濕的草叢中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陜西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山東、浙江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50~70厘米,全體密被淡黃色柔毛。根莖粗短,須根多數(shù)?;~為羽狀復(fù)葉,具長柄和明顯的托葉,頂端小葉大而鈍頭,兩側(cè)小葉大小不等,小葉緣均有粗鋸齒或缺刻,基部楔形;莖生葉互生,越向莖頂越小?;▎紊驗閭惴炕ㄐ蚴脚帕校S色;副萼片線狀披針形;萼裂片卵狀三角形;花瓣5枚;雌雄蕊均為多數(shù)。瘦果細長,具宿存長刺狀花柱。果時花托被淡黃色長硬毛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藥》:"苦濕,涼。"

   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甘辛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脾腎,祛風(fēng)濕,消癰腫。治腹瀉,痢疾,白帶,崩漏,風(fēng)濕腰腿痛,跌打損傷,癰疽瘡瘍。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藥》:"健脾,補腎,解毒。治食滯腹瀉,腎虛腰痛,貧血,乳腺炎,瘡毒。"

   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祛風(fēng)除濕,散瘀消腫,消炎止痛,鎮(zhèn)痙,治腰腿痛,跌打損傷,乳癰,咽痛,扁桃體炎,癰疽瘡瘍,瘰疬,痢疾,崩漏,白帶,小兒驚風(fēng)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柔毛水楊梅拼音注音Róu Máo Shuǐ Yánɡ Méi別名

    水楊梅、地椒、頭暈藥、藍布正、路邊香、卜地香、鳳凰窩、換骨丹、南布正、毛通經(jīng)、虎掌葉、小益母、香雞歸、老蛇騷、路邊黃、烏骨雞、草水楊梅、中華水楊梅、五氣朝陽草、大仙鶴草、大路邊黃、頭暈草、大瘡藥、龍須草、瘦狗還陽、蘿卜解、蝴蝶菜、水白菜、水兒驚風(fēng)草、草本水楊梅。

    英文名Chinese Avens,all-grass of Aleppo Avens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柔毛路邊青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Geum japonicum Thunb.var.chinense F. Bolle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。切碎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2300m的山坡草地、田邊、河邊、灌叢及疏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陜西、甘肅、新疆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柔毛路邊青 多年生草本,高20-60cm。須根簇生。莖直立,被黃色短柔毛及粗硬毛?;~為大頭羽狀復(fù)葉,通常有小葉1-2對,其余側(cè)生小葉呈附片狀,連葉柄長5-20cm;葉柄被粗硬毛及短柔毛;頂生小葉最大,卵形或?qū)捖研危瑴\裂或不裂,長3-8cm,寬5-9cm,先端圓鈍,基部闊心形或?qū)捫ㄐ?,邊緣有粗大圓鈍或急尖鋸齒,兩面綠我,被稀疏糙伏毛,下部莖生葉3小葉,上部莖生葉為單葉,3淺裂;莖生葉托葉草質(zhì)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粗大鋸齒?;▋尚?;花序疏散,頂生數(shù)朵,花梗密被粗硬毛及短柔毛;花直徑1.5-1.8cm;萼片三角狀卵形,副萼片狹小,比萼片短,外面被短柔毛;花瓣5,黃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盤在萼筒上部;雌蕊多數(shù),彼此分離;花柱絲狀,頂生,柱頭細小,上部扭曲,成熟后自彎曲處脫落;心皮多數(shù)。聚合果卵球形,瘦果被長硬毛,花柱宿存,部分光滑,先端有小鉤,果托被長硬毛?;?、果期5-10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水楊梅甙(gein),酚性葡萄糖甙及糖類(sugars)等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同屬植物日本水楊梅(Geum japonicum)民間用作利尿藥,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,其有效成分即為水楊梅甙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;腎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、辛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腎平肝,活血消腫。主頭暈?zāi)垦#恍后@風(fēng);陽痿;遺精;虛勞咳嗽;風(fēng)濕痹痛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瘡瘍腫痛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云南中草藥》:健脾,補腎,解毒。治食滯腹瀉,腎虛腰痛,貧血,乳腺炎,瘡毒。

    2.《陜西中草藥》:祛風(fēng)除濕,散瘀消腫,消炎止痛,鎮(zhèn)痙。治腰腿痛,跌打損傷,乳癰,咽痛、扁桃體炎,癰疽瘡瘍,瘰疬,痢疾,崩漏,白帶,小兒驚風(fēng)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豆葉拼音注音Biǎn Dòu Yè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葉?;瘜W(xué)成分含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。胡蘿卜素含量豐富,可在10毫克%以上。性味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“味辛甜,性平,有小毒?!肮δ苤髦沃瓮聻a轉(zhuǎn)筋,瘡毒,跌打創(chuàng)傷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豆根拼音注音Biǎn Dòu Gēn出處《生草藥性備要》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?;瘜W(xué)成分根含天門冬素酶。根瘤中含多種游離的氨基酸。功能主治治便血,痔漏,淋濁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大腸下血,痔漏,冷淋。“②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扁豆花拼音注音Biǎn Dòu Huā來源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花。7~8月間采摘未完全開發(fā)的花,迅速曬干或烘干,曬時要經(jīng)常翻動,至干足為止。鮮用時隨用隨采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解暑化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莖。功能主治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風(fēng)痰迷竅,癲狂亂語,同朱砂為末姜湯下?!阿凇毒V目》:“治霍亂,同蘆萚、人參、倉米等分煎服?!坝梅ㄓ昧績?nèi)服:煎湯,3~5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扁豆皮(《本草便讀》)出處《安徽藥材》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。性狀干燥種皮呈不規(guī)則卷縮片狀,大小不一,厚不到1毫米,光滑,乳白色或淡黃白色,種阜半月形,類白色。質(zhì)堅,易碎。氣味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