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馬蹄葉
豆科黔羊蹄甲Bauhinia lecomtei Gagnep.,以葉、根入藥。
貴州。
甘、微苦,溫。
理氣止痛,利尿化瘀。主治小便不利,勞傷腰痛,胞衣不下,跌打損傷。
2~3錢,外用適量。
《貴州草藥》
為豆種植物黔羊蹄甲的葉、根。全年可采。
生于路邊草坡陰處。分布貴州等。
灌木。單葉互生,革質(zhì),有柄;葉片卵圓形,長5~9厘米,寬3~6.5厘米,先端鈍或微尖,基部微心形,全緣,基出脈5~7條??偁罨ㄐ蝽斏蛞干?;萼5齒裂;花瓣5枚。莢果。
甘微苦,溫。
理氣止痛,利尿化瘀。
①治小便不利:馬蹄葉葉一兩。煨水服。
②治勞傷腰痛:馬蹄葉根三錢。蒸豬腰子吃。
③治打傷:馬蹄葉葉適量。搗絨,敷患處。
④治胞衣不下:馬蹄葉根、朝天罐根各三錢。煨水服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馬蹄葉
來源豆科黔羊蹄甲Bauhinia lecomtei Gagnep.,以葉、根入藥。
生境分布貴州。
性味甘、微苦,溫。
功能主治理氣止痛,利尿化瘀。主治小便不利,勞傷腰痛,胞衣不下,跌打損傷。
用法用量2~3錢,外用適量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黔羊蹄甲拼音注音Qián Yánɡ Tí Jiǎ別名馬蹄葉
出處《貴州草藥》
來源為豆種植物黔羊蹄甲的葉、根。全年可采。
生境分布生于路邊草坡陰處。分布貴州等。
原形態(tài)灌木。單葉互生,革質(zhì),有柄;葉片卵圓形,長5~9厘米,寬3~6.5厘米,先端鈍或微尖,基部微心形,全緣,基出脈5~7條??偁罨ㄐ蝽斏蛞干?;萼5齒裂;花瓣5枚。莢果。
性味甘微苦,溫。
功能主治理氣止痛,利尿化瘀。
復(fù)方①治小便不利:馬蹄葉葉一兩。煨水服。
②治勞傷腰痛:馬蹄葉根三錢。蒸豬腰子吃。
③治打傷:馬蹄葉葉適量。搗絨,敷患處。
④治胞衣不下:馬蹄葉根、朝天罐根各三錢。煨水服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