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雀榕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雀榕葉拼音注音Què Rónɡ Yè別名

    漆娘舅,漆舅、白來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??浦参?strong>筆管榕的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、堤岸。分布臺(tái)灣、福建、廣西、廣東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筆管榕,又名:雀榕、筆管樹、大葉榕樹、山榕。

    喬木,高5~9米。樹皮呈暗赭色,稍平滑。葉互生,長橢圓形或矩圓形,長5~12厘米,寬2~6厘米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鈍或圓形,全緣,具基生3出脈,側(cè)脈7~10對。花序托球形,有梗,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簇生于枝干上。雄花、癭花和雌花同生于一個(gè)花序托中。雄花無梗,花被片3~4,雄蕊1:癭花與雌花相似,花被片4~5。果實(shí)扁球形,成熟時(shí)淡紅色,有斑點(diǎn)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甘微苦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解熱行氣,除濕消疹。"

    ②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:"解毒,殺蟲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漆瘡:鮮雀榕葉一握。煎湯待溫,洗滌。

    ②治濕疹:鮮雀棉葉一握。煎湯浴洗,日洗一、二次。

    ③治小兒鵝口瘡:鮮雀榕葉煎湯,加入乳適量,洗口,日洗一、二次。(選方出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雀榕葉拼音注音Què Rónɡ Yè別名

    白米葉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??浦参锕P管榕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Ficus virens Ait .[F.wightana (Miq.)]Benth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800m的山坡林中或河岸、溪邊、村寨附近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喬木,高 5-17m。有板根或支柱根,幼時(shí)附生。葉互生;葉柄長1.5-6cm;托葉廣卵形,長5-10cm,早落;葉片堅(jiān)紙質(zhì),長橢圓形、長圓狀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少有淺心形,長5-15cm,寬2-7.5cm,先端鈍或短漸尖,基部鈍或圓形,少有淺心形,全緣;基出脈3條,側(cè)脈5-10對,在離葉緣網(wǎng)結(jié),網(wǎng)脈兩面不甚明顯。隱頭花序(榕果),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,或簇生于已落葉的小枝上,近球形,直徑5-10mm,成熟時(shí)黃色或紫紅色,干后表面有皺紋;基生苞片3枚,卵圓形,先端鈍,大部分合成盤狀;總花梗長3-4mm,纖細(xì);雄花、癭花、雌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內(nèi)壁;雄花著生于花序托近口部,少數(shù),花被片4-5,線形,雄蕊1,花絲短;癭花具梗,花被片3-4,花柱側(cè)生,短于子房;雌花和癭花相似,花被片4-5,花柱長于子房。瘦果,花柱延長?;ā⒐谌?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微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除濕止癢。主漆過敏;濕疹;鵝口瘡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水煎洗;或絞汁涂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漆瘡: 鮮雀榕葉一握。煎湯待溫,洗滌。②治濕疹: 鮮雀榕葉一握。煎湯浴洗,日洗一、二次。③治小兒鵝口瘡: 鮮雀榕葉煎湯,加人乳適量,洗口,日洗一、二次。 (選方出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解熱行氣,除濕消疹。

    2.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:解毒,殺蟲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(nóng)舍附近。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原形態(tài)芭蕉(《漢書》文穎注),又名:巴且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別名芭蕉汁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,芭蕉樹水(《中級(jí)醫(yī)刊》(5):57,1959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的液汁。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,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,插以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芭蕉根“條。性味甘談微辛,涼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性溫,味酸咸?!阿凇督鞑菟帯罚骸靶詻?,味淡?!阿邸顿F州草藥》:“性寒,......
  • 別名沙達(dá)木、十兩葉來源鼠李科苞葉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.-Mazz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利膽退黃。主治黃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。用法用量2~5錢,水煎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苞薔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別名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閩東本草》)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林邊、溪邊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碩苞薔薇,又名:苞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