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秋海棠根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秋海棠根拼音注音Qiū Hǎi Tánɡ Gēn別名

    一口血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金線吊葫蘆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紅白二丸、巖丸子、大紅袍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秋海棠種植物秋海棠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貴州草藥》:"性平,味酸澀。"

   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味苦澀酸,性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化瘀,止血,清熱。治跌打損傷,吐血、咯血,痢疾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崩漏,帶下,淋濁,喉痛。

    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吐血,跌打損傷。"

    ②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止吐血、咯血、刀傷出血。"

    ③《貴州草藥》:"活血化瘀,涼血止血。"

    ④《陜西中草藥》:"活血散瘀,清熱,止血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吐血,衄血,胃潰瘍,痢疾,肺癰,崩漏,白帶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"

    ⑤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"行氣行血,消腫止痛,鎮(zhèn)痙,治瘰疬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研末,1~2錢。外用:搗汁含漱或研末撒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跌打損傷,傷后吐血:秋海棠根一錢,研成細末,用酒吞服。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

    ②治痢疾:紅白二丸二錢,水煎,加紅白糖服。(《陜西中草藥》)

    ③治月家?。阂豢谘m量,用童便泡七天后,研末,每次二錢,蒸雞吃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④治崩漏,白帶:紅白二丸、石澤蘭各二錢。水煎服。(《陜西中草藥》)

    ⑤治淋濁白濁:白秋海棠塊根研末,開水送服一錢,血尿用紅秋海棠塊根研末,開水吞服二錢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    ⑥治咽喉疼痛:秋海棠根四兩。加冷開水兩小碗,搗爛,取汁。含漱數(shù)次。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秋海棠根拼音注音Qiū Hǎi Tánɡ Gēn別名

    一口血、金線吊葫蘆、紅白二丸、巖丸子。

    英文名Root of Evans Begonia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gonia evansiana Andr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;挖根;洗凈;鮮用;或切片曬干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60-100cm,通常80cm。地下具球形塊莖。莖直立粗壯,多分枝,光滑,節(jié)部膨大。葉腋間生珠芽;葉互生,葉柄長5-12cm;托葉披針形;葉片斜卵形,長8-20cm,寬6-18cm,先端尖,基部偏斜。兩面生細刺毛,葉下面和葉柄部帶紫紅色,邊緣有細尖牙齒。花單性,粉紅以,直徑2.5-3.5cm;雌雄同株,成腋生的叉壯聚傘花序;雄藥被片4,外2片圓形較大,雄蕊多數(shù),聚成頭狀,花絲成1總柄,花藥黃色,雌花被片5,在內(nèi)的較小,雌蕊1,由3心皮分生,子房下位,花柱3歧,柱頭扭曲狀。蒴果長1.5-3cm,上有3翅,其中1翅通常較大?;ㄆ?-8月,果期10-11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塊莖含秋海棠皂甙(begonin)[1]。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澀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化瘀;止血;清熱利濕。主跌打損傷;吐血、咯血;衄血;刀傷出血;崩漏;血瘀經(jīng)閉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帶下;淋濁;瀉痢;胃痛;咽喉腫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煎湯9-15g;或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適量,搗敷:或研末敷;或搗汁含瀨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吐血,跌打損傷。

    2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止吐血、咯血、刀傷出血。

    3.《陜西中草藥》:活血散瘀,清熱,止血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吐血,衄血,胃潰瘍,痢疾,肺癰,崩漏,白帶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

    4.《貴州草藥》:活血化瘀,涼血止血。

    5. 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行氣行血,消腫止痛,鎮(zhèn)痙,治瘰疬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á別名牛鼻子樹、老母豬、五爪根、大糯葉、雙合合、牙呼光[傣]來源蕁麻科野苧麻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祛風(fēng)除濕。主治腸癰,經(jīng)閉腹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Zhǎo Jīn Lónɡ別名百兩金、八爪龍、八爪根、鐵雨傘、高八爪、開喉箭[四川]來源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百兩金Ardisia crispa(Thunb.)DC.[A.hortorum Maxim;A. henryi He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 Mù Mán別名七鰓鰻(薛德熵《系統(tǒng)動物學(xué)》),七星子魚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吉林中草藥》來源為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全體。生境分布部分時期棲息于海中,成長后游至淡水河流中產(chǎn)卵,為洄游性魚類。常以吸盤吸附子其他魚體上,吸食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Gǔ Shénɡ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杉科植物有柄馬尾衫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hlegmariurus hamiltonii(Spreng.)Love et Love var.petiolatus(Clarke)Ching......
  • 來源銼石鱉科銼石鱉屬動物函館銼石鱉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,以全蟲入藥。夏秋捕捉,微火烘干或曬干。性味咸,寒。功能主治清肺化痰,止咳平喘。用于慢性氣管炎。用法用量1錢,研粉或壓片分2~3次服。摘錄《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