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全葉馬蘭

    拼音注音Quán Yè Mǎ Lán別名

    全緣葉馬蘭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全葉馬蘭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Kalimeris integrtifolia Turcz. Ex DC. [Asteromoea Pekinensis Hance]

    采收和儲藏:8-9月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林緣、灌叢、路旁。

    資源分布: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部、醅和中部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全葉馬蘭 多年生草本,高30-70cm。直徑長紡錘形。莖直立,單生或數(shù)個(gè)叢生,中部以上有近直立的帚狀分枝,被細(xì)硬毛。葉互生;中部葉多而密,無柄,葉片條狀披針形、倒披針形或長圓形,長2.8-4cm,寬0.4-0.6cm,先端鈍或漸尖,常有小尖頭,基部漸狹,邊緣稍反卷,下面灰綠,兩面密被粉狀短絨毛,中脈在下面突起;上部葉較小,條形。頭狀花序單生枝端并排成疏傘房狀;總苞半球形,徑7-8mm,長約4mm,總苞片3層,外層近條形,長約1.5mm,內(nèi)層長圓狀披針形,長達(dá)4mm,上部草質(zhì),具粗短毛及腺點(diǎn);舌狀花1層,管部長約1mm,具毛,舌片淡紫色,長約11mm,寬約2.5mm;管狀花花冠長約3mm,管部長約1mm,有毛。瘦果倒卵形,長約2mm,寬約1.5mm,淺褐色,扁平,有淺色邊肋,或一面有肋而果呈三棱形,上部有短毛及腺;冠毛帶褐色,長0.3-0.5mm,不等長,易脫落?;ㄆ?-10月,果期7-11月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.鎮(zhèn)咳作用:全葉馬蘭全草及根、莖、葉乙醇提取物,對小鼠噴霧濃氨水致咳所需時(shí)間(EDT50)有非常顯著的延長作用。全草延長EDT50達(dá) 196%,根174%,莖141%,葉145%。說明全草、根止咳作用非常顯著;莖。葉亦有顯著的止咳作用,作用弱于可待因。對豚鼠的鎮(zhèn)咳作用,全草作用最強(qiáng),其次是莖,而根、葉作用較弱。全草還能增強(qiáng)可待因的鎮(zhèn)咳作用。

    2.對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作用:全葉馬蘭的乙醇提取物5g/kg皮下注射,對苯甲酸鈉咖啡因和電刺激引起的小鼠驚厥有明顯的對抗作用,并能加強(qiáng)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,以全草作用最強(qiáng),而對自發(fā)活動的影響較小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止咳。主感冒發(fā)熱;咳嗽;咽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川防風(fēng)拼音注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別名竹節(jié)防風(fēng)(《四川中藥志》),毛前胡、西風(fēng)(南川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出處《中藥志》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。春、秋采收,挖出根部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野生在多石礫的草原、山......
  • 來源麻黃科川麻黃Ephedra minuta Florin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祛寒發(fā)汗,平喘利尿,散瞳升壓。主治感冒無汗,頭痛身痛,麻疹水腫。用法用量0.5~3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短序鵝掌柴的莖皮和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chefflera bodinieri(Levl.)Rehd,[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常山拼音注音Chánɡ Shān別名黃常山、雞骨常山、雞骨風(fēng)、風(fēng)骨木、白常山、大金刀、蜀漆[葉]英文名RADIX DICHROAE來源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. 的干燥根。其嫩葉稱“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Hedera Spindle-tree出處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常春衛(wèi)矛的根、樹皮或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uonymus hederaceus Champ.e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