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葡萄葉秋海棠

    拼音注音Pú Tɑo Yè Qiū Hǎi Tánɡ別名

    大葉半邊蓮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秋海棠科植物葡萄葉秋海棠帶根莖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gonia edulis Levl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濃陰濕地或密林下水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肉質(zhì)草本,高可達40cm。具塊莖,有纖維狀根,莖高達12cm,分枝和總花梗有縱溝,多疣點。葉對生;葉柄長15-20cm;葉片近圓形,長、寬12-15cm,先端鈍圓,5-9淺裂至深達葉片的三分之一,裂片寬三角形,漸尖頭,基部呈心形,近對稱,上面暗綠以,下面綠色,兩面無毛,邊緣有細齒。2歧聚傘花序,總花梗從下部對生葉腋生出,有時也從上部第2對生的葉腋生出(這時其中1葉變成花序),花4朵,熗紅色。蒴果近球形,有3翅,其中1翅較大,長約1cm,為寬的2倍,有明顯的縱脈,先端鈍圓。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澀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涼血止血;散瘀消腫。主瘡癤腫毒;痢疾;肺熱咯血;吐血;便血;外傷出血;跌打傷腫;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別名小疳藥、雀舌草、痧子草、青魚膽、肝炎草、螞蟻草來源金絲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、廣西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遍山紅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別名暴牙郎、秤桿菜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滿山紅、三葉藤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、叢林。分布我國西南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Qiào Jiānɡ別名樟柳頭、廣東商陸、白石筍、山冬筍、水蕉花、象甘蔗來源姜科閉鞘姜屬植物閉鞘姜Costus speciosus (Koenig)Smith,以根狀莖入藥。四季可采,以秋末為宜,洗凈切片,蒸熟曬干。性味辛、酸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霸王七拼音注音Bà Wánɡ Qī別名萬年炦、炦七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(fēng)仙花的塊根。9~12月間采挖,除去須根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野鳳仙花“條。性狀干燥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,長約2~4厘米,相約1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霸王根拼音注音Bà Wánɡ Gēn出處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來源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。春、秋采挖,曬干。用時切段。生境分布生于荒漠地帶砂礫質(zhì)河流階地、低山山坡、碎石低丘和干河床。分布甘肅、寧夏、內(nèi)蒙古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