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牛角七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牛角七別名

    黑羌活、肉五加

    來源

    五加科牛角七Aralia apioides Hand.-Mazz.,以根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辛,微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除濕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,消炎生肌。主治風(fēng)濕疼痛,跌打損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配方泡酒服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牛角七拼音注音Niú Jiǎo Qī別名

    黑羌活、肉五加、雪秦歸、麗江土當(dāng)歸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芹葉龍眼獨活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apioides Hand.-Mazz.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后采根,鮮用或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0-3600m的高山林下、草坡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1-1.5m。地下根莖粗厚。葉互生;柄長2-15cm,小葉柄長1-10mm;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,先端離生部分披針形;莖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復(fù)葉,長30-60cm,每羽片有小葉3-9,葉軸基部膨大抱莖;莖上部的葉單生或一至二回羽狀復(fù)葉;葉片膜質(zhì),闊卵形至長卵形,長1-10cm,寬1-5cm,頂生小葉先端長漸尖,基部心形至鈍形,側(cè)生小葉先端鈍,基部有時偏斜,邊緣通常有深缺刻和重鋸齒,上面無毛或略有糙毛,下面疏被柔毛;側(cè)脈4-5對?;ㄐ蝽斏鸵干?,由傘形花序集成疏松的圓錐花序,長15-30cm,無毛或被疏柔毛,傘形花序有7-10花,花梗長1.5-3cm,小花梗長5-10mm;花小,紫色,直徑約3mm;萼筒邊緣5齒裂,三角狀卵形;花瓣5,三角狀卵形;雄蕊5;子房5室,稀3室,花柱5,稀3,離生。核果橢圓狀球形,漿果狀,直徑約4mm,熟時黑色,具5棱?;ㄆ?-7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辛;性微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除濕;活血消腫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跌打損傷;骨折;胃痛;腰痛;淋巴腺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別名安徽小檗、黃柏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根、莖或樹皮。秋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間或溪邊林下、山地灌叢中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落葉灌木,高1米左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《峨嵋藥植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。7~10月采。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苦,寒。“功能主治①《峨嵋藥植》:“粉末治黃水瘡。煎水服,治蟲牙、火牙。“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清熱解毒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、老鼠刺、刺黃連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路旁或叢林中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溝旁、河岸或山坡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。原形態(tài)常綠灌木,高0.5~1.5米,莖直立,灰黃色,具棱;刺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