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楠藤

    拼音注音Nán Ténɡ別名

    大茶根、大洋藤、玉葉金花、膠鳥藤、大白紙扇、火燒藤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茜草科植物楠藤的莖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saenda erosa Champ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秋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土山坡、山谷、河邊灌叢和疏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、西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楠藤,木質(zhì)藤本。莖皮紅褐色,小枝四方形,無毛,具托葉環(huán)。葉對生;葉柄長1-1.5cm;托葉為延伸的三角形,長約8mm,頂部2深裂;葉片長圓形、卵形至卵狀橢圓形,長6-12cm,寬3.5-5cm,先端漸尖或銳尖,基部闊楔形,兩面均無毛或近無毛,側(cè)脈4-6對?;ㄐ蝽斏?,為多花、稍廣展、傘房花序式的聚傘花序;苞片條狀披針形,長約3-4mm;花具短梗;萼筒橢圓形,長3-3.5cm,萼裂片5,條狀披針形,其中1片常擴大力倒卵圓形的葉片狀,白色,具柄,長7-8cm,寬5-6cm;花冠漏斗狀,黃色,外被絲狀毛,裂片5,卵形,里面具乳頭狀小凸點;雄蕊5,花盤肉質(zhì);子房下位,2室。漿果橢圓形或近球形,長10-13mm,直徑8-10mm,先端具環(huán)紋,果柄長約1cm,紅褐色?;ㄆ?-4月,果期5-8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微甘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。主疥瘡;瘡瘍腫毒;燒燙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鮮品15-3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汁涂;或煎水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Xiǎo Bào Chūn來源藥材基源:為報春花科植物白背小報春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rimula hypoleuca Hand.-Mazz.[P.forbesii Franch.subsp.hypoleuc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《廣西植物名錄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。春、夏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以及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10~35米。幼枝密生白色絨毛;冬芽圓錐形,有白色絨毛,或僅邊緣有細柔毛。單葉互......
  • 別名駁骨丹、獨葉埔姜、白魚號、白花洋泡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.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利濕,行氣活血。用于婦女產(chǎn)后頭風(fēng)痛、胃寒作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(Thunb.)Dietr var.hypoleuca Hemsl.ex Rehd.來源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別名楓香脂(《唐本草》),楓脂(《通典》),白膠(《儒門事親》),蕓香(《本草原始》),膠香(《國藥的藥理學(xué)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。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,于7~8月間鑿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