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莽草根

    拼音注音Mǎnɡ Cǎo Gēn別名

    紅茴香根、老根、八角腳根、披針葉茴香根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八角科植物狹葉茴香的根或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llicium lanceolatum A.C.Smith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根挖起后除凈泥土、雜質,切片曬干。根皮在根挖起后,切成小段曬至半干,用小刀割開皮部,除去本質部即得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沿河兩岸,陰濕溝谷兩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3-10m。樹皮、老枝灰褐色。單葉互生或集生;葉柄長7-15mm;葉革質,披針形、倒披針形或橢圓形,長6-15cm,寬1.5-4.5cm,先端尾尖或漸尖,基部窄楔形,全緣。邊緣稍反卷,無毛,上面綠色,有光澤,下面淡綠色?;ㄒ干蚪斏?,單生或2-3朵集生葉腋;花梗長1.5-5cm;花被片10-15,紅色至深紅色,最大一片長7-12mm,寬5-8mm;雄蕊6-11;心皮10-13,長3.9-5.3mm,花柱直立,鉆形,長2-3.3mm。果柄長5.5cm,稀可達8cm;(艸骨)(艸突)果10-13,木質,先端有長而彎曲的尖頭。種子淡褐色,長7-7.5mm,寬5mm?;ㄆ?-6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,常不規(guī)則彎曲,直徑2-3cm。表面粗糙,棕褐色,具明顯的橫裂紋和縱皺紋,有的栓皮易剝落現(xiàn)出紅棕色皮部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。斷面淡棕色,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,并可見年輪,氣香,味辛澀。有毒。根皮呈不規(guī)則塊片,略卷曲,厚1-2mm,外表棕褐色,具縱皺紋及少數(shù)橫裂紋;內表面紅棕色,光滑,有縱紋理。質堅脆,斷面略整齊,氣香,味辛、澀。有毒。根及根皮均以干燥無泥雜者為佳。

    毒性

    紅茴香根注射液給大鼠靜注結果,雌性大鼠最大致死量為1111 ± 94.0mg/kg,雄性大鼠則為2212 ±338.4mg/kg。紅茴香根急性中毒似先抑制呼吸,后影響心臟功能。對小鼠腹腔注射水浸液每只0.2ml(含生藥0.2g),引起急性中毒死亡,病理切片見到:心肌細胞濁腫,血管擴張充血,炎癥細胞浸潤;肺泡充血,血管明顯擴張;肝細胞濁腫,肝郁血,部分細胞呈脂肪變;腎小球結構較完整,腎小管細胞濁腫變性,腎血管充血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.抗炎鎮(zhèn)痛作用 5%紅茴香根水提液腹腔注射對雞蛋清所致大鼠踝關節(jié)腫脹有明顯治療作用。給小鼠腹腔注射5%的紅茴香根提取液20ml/kg,使痛閾提高率為84.3%,說明本品有明顯的鎮(zhèn)痛作用。

    2.中樞神經興奮作用 紅茴香根、莖不同部分的注射液給小鼠按1ml/10g腹腔注射,均顯示對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的興奮作用,初則活動增加,肌肉震顫,呼吸急促,繼而產生陣攣性驚厥,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。其作用的出現(xiàn),根、莖木質部多較皮部為快。

    3.其他作用 分別給犬靜注紅茴香根注射液1.0mg/kg、4.0mg/kg、1000mg/kg均能使血壓緩慢降低,并使脈壓變小,大劑量尤為明顯。不同濃度的紅茴香根溶液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,使心率減慢,房室傳導阻滯,心肌收縮力減弱。100%紅茴香根皮醇提取液可使家兔離體小腸平滑肌張力降低,收縮幅度變小。

    炮制

    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洗凈,潤透,切片,干燥;若為根皮,切段即可。飲片性狀:參見"藥材鑒別"項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辛;性溫;有毒

    注意

    孕婦禁服;陰虛無瘀滯者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除濕;散瘀止痛。主風濕痹痛;關節(jié)肌肉疼痛;腰肌勞損;跌打損傷;癰疽腫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3-6g;研末,0.3-0.9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浸酒搽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ónɡ Yá別名刺老牙、鵲不踏、刺老鴉、虎陽刺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和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elata(Miq.)Seem.[Dimor-phanthus elatus Miq.;Ara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í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匙葉五加的莖皮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anthopanax rehderinus Harms采收和儲藏:莖皮全年均可采,秋季挖根,洗凈,趁鮮剝取根皮,切段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匙葉伽藍菜拼音注音Chí Yè Qié Lán Cài別名生川蓮(《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(fā)病處方選》),白背子草(《廣西植物名錄》)。出處《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(fā)病處方選》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匙葉伽藍菜的全草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。生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匙葉草拼音注音Chí Yè Cǎo別名海赤芍、海蘿卜、海金花、土地榆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福建中草藥》來源為白花丹科植物補血草的根或全草。根全年可采;全草夏、秋采。生境分布生于海濱地帶。分布我國沿海各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í Yè Huánɡ Yánɡ別名石黃楊、萬年青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黃楊科植物雀舌黃楊的根、葉或花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uxus bodinieri Levl.采收和儲藏:根全年可挖,洗凈,切片,曬干;葉全年均可采,鮮用或曬干;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