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毛葡萄

    拼音注音Máo Pú Tɑo別名

    橡根藤、五角葉葡萄、飛天白鶴、茅婆駁骨、止血藤、蝴蜞艾、野葡萄

    來源

    葡萄科葡萄屬植物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.[V. pentagona Diels et Gilg. non Roxb.],以根皮、葉入藥。根皮全年可采,洗凈曬干。葉夏秋采,曬干,搓為絨絮備用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、酸,平。

    注意

    不可與大蔥同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根皮:調(diào)經(jīng)活血,舒筋活絡。用于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白帶;外用治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。

    葉:止血。用于外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根皮:2~3錢;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葉:將葉搓為絨絮,外敷傷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巴豆拼音注音Bā Dòu別名雙眼龍、大葉雙眼龍、江子、猛子樹、八百力、芒子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。的干燥成熟果實,根及葉亦供藥用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堆置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豆葉拼音注音Bā Dòu Yè別名雙眼龍葉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大葉雙眼龍葉(《嶺南草藥志))。出處《南寧市藥物志》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巴豆“條。功能主治治瘧疾,瘡癬,跌打損傷,蛇傷。①《嶺南采藥錄):“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豆殼拼音注音Bā Dòu Ké別名巴豆皮(《宣明論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種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巴豆“條。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“消積滯,止瀉痢?!阿凇侗静菰傩隆罚骸皻⑾x,敗毒。破瘰疬痰核?!皬头街螢a?。喊投蛊ぁ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豆樹根拼音注音Bā Dòu Shù Gēn別名大葉雙眼龍根、擋蛇劍、獨行千里(《嶺南草藥志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莖,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巴豆“條。全年可采。洗凈,切片,曬干。性味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辛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豆油拼音注音Bā Dòu Yóu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種仁中的脂肪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巴豆“條。性狀為黃色或黃褐色液體,有粘稠性,透明,微具螢光。有辛灼的香氣。性味辛,熱,有毒。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“治中風痰厥,氣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