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等種子上的棉毛。秋季采收。
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栽培。
草棉(《升庵集》),又名:古終藤(《南越志》)。
一年生草本或亞灌木,高1~1.5米。莖強健,少分枝,嫩枝和葉均有毛,后變光滑。葉互生,3~7掌狀分裂,深不及中部,裂片狀三角形,先端漸尖,基部收縮或稍有重疊。苞片圓形或闊心臟形,通常長與寬相等或?qū)捖源笥陂L,邊緣具6~9深齒裂,齒長為闊的3倍或稍長?;ㄝ啾瓲?,5淺裂;花瓣5片,黃色,中心淡紫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連合成圓筒包圍花柱,自基部至頂端均著生花藥;子房5室,花柱棒狀,柱頭先端并合,很少分裂。蒴果圓球形,先端突出如嘴,光滑或具細凹點或少數(shù)油腺點,通常3~4裂。種子被有兩層毛,一層長棉毛及一層短茸毛,少數(shù)僅具一層長棉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草棉種子毛含纖維素91%,蠟和脂肪0.4%,細胞內(nèi)容物0.6%。樹棉嫩葉含組胺113微克/克,新鮮苞含組胺6微克/克。
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止血。治吐血,下血,血崩,金瘡出血。
①《綱目》:"治血崩,金瘡,燒灰用。"
②《藥性考》:"燒灰止血,敷凍瘃。"
內(nèi)服:煅存性入散劑。外用:燒灰撒。
①治吐血、下血:棉花(燒灰)、枳殼、麝香。米飲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
②治崩血:棉花、血余灰,百草霜、棕灰、蓮花心、當歸、茅花、紅花,泥包(燒)存性,加麝(香),酒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
此外,尚有樹棉、陸地棉、海島棉等種子上的棉毛亦供藥用。
棉花。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:按《代醉編》,棉花宋末始入江南。有青、黃、白三種,今特傳其白者耳。江、浙草棉多種藝,而木棉罕見。即草棉中,亦有黃色者,不盡是白者。入藥以自看為勝。
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草棉、陸地錦、海島棉及樹棉種子上的棉毛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Gossypium herbaceum L.2.Gossypium hirsutum L.3.Gossypium barbadense L.4.Gossypium arboreum L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曬干。
1.我國甘肅、新疆、廣東、四川和云南等地均系栽培。原產(chǎn)阿拉伯和小亞細亞。
2.方泛栽培于我國各棉區(qū)。原產(chǎn)美洲墨西哥。
3.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和云南等地有栽培。原產(chǎn)于南美熱帶和西印群島。
4.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產(chǎn)棉區(qū)廣泛種植。自陸地棉輸入我國后,樹棉品種已淘汰。原產(chǎn)印度。
1.草棉 一年生草本至亞灌木,高達1.5。疏被柔毛,葉互生;葉柄長2.5-8cm,被長柔毛;托葉線形,長5-10mm,早落;葉掌狀5裂,直徑5-10cm,通常寬超過于長,裂片寬卵形,深裂不到葉片的中部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上面被星狀長硬毛,下面被細絨毛,沿脈被長柔毛?;▎紊谌~腋,花梗長1-2cm,被長柔毛;小苞片基部合生,闊三角形,長2-3cm,寬超過于長,先端具6-8齒,沿脈被疏長毛;花萼杯狀,5淺裂;花黃色,內(nèi)面基部紫色,直徑5-7cm。蒴果卵圓形,長約3cm,具喙,通常3-4室。種子大,大約1cm,分離,斜圓錐形,被白色長棉毛和短棉毛?;ㄆ?-9月。
2.陸地棉 本種與草棉的區(qū)別在于:葉掌狀至淺裂,裂片寬三角形至卵圓形;小苞片3、基部離生,心形,先端具7-9齒,齒裂的長約為寬的3-4倍;雄蕊柱長1-2cm,花絲排列疏松;蒴果卵圓形,種子除被長棉毛外,還有不易剝離的短棉毛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3.海島棉 本種與上兩種之區(qū)別為多年生亞灌木或灌木,高2-3m。被毛或除葉桶和葉背脈外近無毛;小枝暗紫色,具棱角。葉掌狀3-5深裂,裂片卵形或長圓形。小苞片5或更多,分離,基部心形,邊緣具長粗齒10-15;雄蕊柱長3.5-4cm,無毛,花絲排列緊密。
蒴果長圓狀卵形,長3-5cm,基部大,先端急尖。種子彼此分離,除被長毛外,還有極易剝離的短棉毛?;ㄆ谙摹⑶锛?。
4.樹棉 多年生亞灌木至灌木,高達3m。葉掌狀5深裂,裂片長圓狀披針形。小苞片3,基部合生,三角形,長超過于寬,近截形。
生物學特性 陸地棉喜溫暖的氣候、較強的光照、深厚的耕層、中性反應和質(zhì)地疏松的輕壤土,以及較高的土壤肥力等條件,但它對這些條件的要求并不十分苛求,而表現(xiàn)有較大的可塑性。生長在良好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能獲得高產(chǎn),處于旱、澇、鹽堿、低溫等不良的生育環(huán)境里,仍表現(xiàn)有較強的適應能力。
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在冬前或早春精選種子,選出成熟飽滿,具有品種特性的種子。播種時應用多菌靈或TY乳油浸種。我國棉花栽培方式有直播栽培,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3種。育苗移栽已成為我國棉區(qū)爭取早熟、高產(chǎn)、優(yōu)質(zhì)的主要措施。
田間管理 棉花的一生,經(jīng)過播種出苗、苗期、蕾期、花鈴期、吐絮期等5個時期。各生育期特點不同,田間管理要求各異。管理的中心任務(wù)是:根據(jù)棉花各個生育期的特點,運用看苗診斷技術(shù),正確判斷苗情,采取針對性技術(shù)措施,實行因苗培管。
病蟲害防治 棉立枯病,苗期幼莖基部受害。棉炭疽病,常與立枯病混合發(fā)生,發(fā)病初期可噴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-600倍液防治。棉枯萎病,用50%多茵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、波美0.5度石硫合劑澆灌病穴。棉蚜,用50%碎蚜霧可濕性粉劑6000-7000倍液噴殺。棉紅蜘蛛,可用波美0.2-0.3度石硫合劑、20%三氯殺螨醉乳油600-1000倍液噴殺。棉鈴蟲,用50%棉鈴寶乳油。20%滅多威乳油、30%滅鈴靈乳油1000倍液噴殺。
草棉種子毛含纖維素91%,蠟和脂肪0.4%,細胞內(nèi)容物0.6%。樹棉嫩葉含組胺(Histamine)113mg/g,新鮮苞含組胺6mg/g。
心;肝經(jīng)
甘;溫
止血。主吐血;便血;血崩;金瘡出血
內(nèi)服:燒存性研末,5-9g。外用:適量,燒研撒。
①洽吐血、下血: 棉花(燒灰)、枳殼、麝香。米飲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②治崩血: 棉花、血余灰、百草霜、棕灰、蓮花心、當歸、茅花、紅花,泥包(燒)存性,加麝(香),酒下。 (《本草求原》)
1.《綱目》:治血崩,金瘡,燒灰用。
2.《藥性考》;燒灰止血,敷凍瘡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等種子上的棉毛。秋季采收。
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草棉(《升庵集》),又名:古終藤(《南越志》)。
一年生草本或亞灌木,高1~1.5米。莖強健,少分枝,嫩枝和葉均有毛,后變光滑。葉互生,3~7掌狀分裂,深不及中部,裂片狀三角形,先端漸尖,基部收縮或稍有重疊。苞片圓形或闊心臟形,通常長與寬相等或?qū)捖源笥陂L,邊緣具6~9深齒裂,齒長為闊的3倍或稍長?;ㄝ啾瓲?,5淺裂;花瓣5片,黃色,中心淡紫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連合成圓筒包圍花柱,自基部至頂端均著生花藥;子房5室,花柱棒狀,柱頭先端并合,很少分裂。蒴果圓球形,先端突出如嘴,光滑或具細凹點或少數(shù)油腺點,通常3~4裂。種子被有兩層毛,一層長棉毛及一層短茸毛,少數(shù)僅具一層長棉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化學成分草棉種子毛含纖維素91%,蠟和脂肪0.4%,細胞內(nèi)容物0.6%。樹棉嫩葉含組胺113微克/克,新鮮苞含組胺6微克/克。
性味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功能主治止血。治吐血,下血,血崩,金瘡出血。
①《綱目》:"治血崩,金瘡,燒灰用。"
②《藥性考》:"燒灰止血,敷凍瘃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煅存性入散劑。外用:燒灰撒。
復方①治吐血、下血:棉花(燒灰)、枳殼、麝香。米飲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
②治崩血:棉花、血余灰,百草霜、棕灰、蓮花心、當歸、茅花、紅花,泥包(燒)存性,加麝(香),酒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
備注此外,尚有樹棉、陸地棉、海島棉等種子上的棉毛亦供藥用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棉花拼音注音Mián Huā別名棉花。
英文名Cotton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:按《代醉編》,棉花宋末始入江南。有青、黃、白三種,今特傳其白者耳。江、浙草棉多種藝,而木棉罕見。即草棉中,亦有黃色者,不盡是白者。入藥以自看為勝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草棉、陸地錦、海島棉及樹棉種子上的棉毛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Gossypium herbaceum L.2.Gossypium hirsutum L.3.Gossypium barbadense L.4.Gossypium arboreum L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曬干。
生境分布1.我國甘肅、新疆、廣東、四川和云南等地均系栽培。原產(chǎn)阿拉伯和小亞細亞。
2.方泛栽培于我國各棉區(qū)。原產(chǎn)美洲墨西哥。
3.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和云南等地有栽培。原產(chǎn)于南美熱帶和西印群島。
4.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產(chǎn)棉區(qū)廣泛種植。自陸地棉輸入我國后,樹棉品種已淘汰。原產(chǎn)印度。
原形態(tài)1.草棉 一年生草本至亞灌木,高達1.5。疏被柔毛,葉互生;葉柄長2.5-8cm,被長柔毛;托葉線形,長5-10mm,早落;葉掌狀5裂,直徑5-10cm,通常寬超過于長,裂片寬卵形,深裂不到葉片的中部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上面被星狀長硬毛,下面被細絨毛,沿脈被長柔毛?;▎紊谌~腋,花梗長1-2cm,被長柔毛;小苞片基部合生,闊三角形,長2-3cm,寬超過于長,先端具6-8齒,沿脈被疏長毛;花萼杯狀,5淺裂;花黃色,內(nèi)面基部紫色,直徑5-7cm。蒴果卵圓形,長約3cm,具喙,通常3-4室。種子大,大約1cm,分離,斜圓錐形,被白色長棉毛和短棉毛?;ㄆ?-9月。
2.陸地棉 本種與草棉的區(qū)別在于:葉掌狀至淺裂,裂片寬三角形至卵圓形;小苞片3、基部離生,心形,先端具7-9齒,齒裂的長約為寬的3-4倍;雄蕊柱長1-2cm,花絲排列疏松;蒴果卵圓形,種子除被長棉毛外,還有不易剝離的短棉毛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3.海島棉 本種與上兩種之區(qū)別為多年生亞灌木或灌木,高2-3m。被毛或除葉桶和葉背脈外近無毛;小枝暗紫色,具棱角。葉掌狀3-5深裂,裂片卵形或長圓形。小苞片5或更多,分離,基部心形,邊緣具長粗齒10-15;雄蕊柱長3.5-4cm,無毛,花絲排列緊密。
蒴果長圓狀卵形,長3-5cm,基部大,先端急尖。種子彼此分離,除被長毛外,還有極易剝離的短棉毛?;ㄆ谙摹⑶锛?。
4.樹棉 多年生亞灌木至灌木,高達3m。葉掌狀5深裂,裂片長圓狀披針形。小苞片3,基部合生,三角形,長超過于寬,近截形。
栽培生物學特性 陸地棉喜溫暖的氣候、較強的光照、深厚的耕層、中性反應和質(zhì)地疏松的輕壤土,以及較高的土壤肥力等條件,但它對這些條件的要求并不十分苛求,而表現(xiàn)有較大的可塑性。生長在良好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能獲得高產(chǎn),處于旱、澇、鹽堿、低溫等不良的生育環(huán)境里,仍表現(xiàn)有較強的適應能力。
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在冬前或早春精選種子,選出成熟飽滿,具有品種特性的種子。播種時應用多菌靈或TY乳油浸種。我國棉花栽培方式有直播栽培,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3種。育苗移栽已成為我國棉區(qū)爭取早熟、高產(chǎn)、優(yōu)質(zhì)的主要措施。
田間管理 棉花的一生,經(jīng)過播種出苗、苗期、蕾期、花鈴期、吐絮期等5個時期。各生育期特點不同,田間管理要求各異。管理的中心任務(wù)是:根據(jù)棉花各個生育期的特點,運用看苗診斷技術(shù),正確判斷苗情,采取針對性技術(shù)措施,實行因苗培管。
病蟲害防治 棉立枯病,苗期幼莖基部受害。棉炭疽病,常與立枯病混合發(fā)生,發(fā)病初期可噴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-600倍液防治。棉枯萎病,用50%多茵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、波美0.5度石硫合劑澆灌病穴。棉蚜,用50%碎蚜霧可濕性粉劑6000-7000倍液噴殺。棉紅蜘蛛,可用波美0.2-0.3度石硫合劑、20%三氯殺螨醉乳油600-1000倍液噴殺。棉鈴蟲,用50%棉鈴寶乳油。20%滅多威乳油、30%滅鈴靈乳油1000倍液噴殺。
化學成分草棉種子毛含纖維素91%,蠟和脂肪0.4%,細胞內(nèi)容物0.6%。樹棉嫩葉含組胺(Histamine)113mg/g,新鮮苞含組胺6mg/g。
歸經(jīng)心;肝經(jīng)
性味甘;溫
功能主治止血。主吐血;便血;血崩;金瘡出血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燒存性研末,5-9g。外用:適量,燒研撒。
復方①洽吐血、下血: 棉花(燒灰)、枳殼、麝香。米飲下。(《本草求原》)②治崩血: 棉花、血余灰、百草霜、棕灰、蓮花心、當歸、茅花、紅花,泥包(燒)存性,加麝(香),酒下。 (《本草求原》)
各家論述1.《綱目》:治血崩,金瘡,燒灰用。
2.《藥性考》;燒灰止血,敷凍瘡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