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木繡球莖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木繡球莖拼音注音Mù Xiù Qiú Jīnɡ出處

    河南

    來源

    為忍冬科植物木繡球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江蘇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河南、福建等地有栽植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木繡球,又名:木球莢迷、繡球花、八仙花、紫陽花。

   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,高達(dá)4米。幼枝被毛。葉對(duì)生,卵形至卵狀長圓形,長5~8厘米,寬2.5~4厘米,先端鈍,基部圓,邊緣有小齒,上面疏生星狀柔毛,下面及葉柄密生星狀柔毛。聚傘花序徑約7.5~12厘米,邊緣具中性花;萼管短,有5齒;花冠白色,裂片5;雄蕊5;雌蕊1,花柱短,柱頭3裂。漿果狀核果,長圓形,紅色?;ㄆ?~6月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風(fēng)濕疥癬,濕爛癢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煎水熏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木繡球莖拼音注音Mù Xiù Qiú Jīnɡ英文名Stem of Chinese Viburnum出處

    出自《群芳譜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忍冬科植物繡球莢蒾的莖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或切段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于河北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等地,均為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繡球莢蒾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,高達(dá)4m。幼枝被垢屑關(guān)星狀毛,老枝灰黑色,冬芽無鱗片。葉對(duì)生;葉柄長10-15mm;葉片紙質(zhì);葉卵形、橢圓形至卵狀矩圓形,長5-11cm,寬2.5-4.5cm,先端鈍或稍尖,基部圓或有時(shí)微心表,邊緣細(xì)齒,下面疏生星狀毛,側(cè)脈5-6對(duì),近葉緣前網(wǎng)結(jié),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,下凸起。取消傘花序直徑8-15cm,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;總花梗明顯,第1級(jí)輻射枝5條,花生于第3級(jí)輻射枝上;萼筒筒狀,長約2.5mm,萼檐具5微齒;花冠白色,輻狀,直徑1.5-4cm,裂片圓狀倒卵形,冠筒短;雄蕊5,長約3mm;雌蕊不育?;ㄆ?-5月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歐美各國早年曾以其所產(chǎn)的木繡球(歐木繡球Viburnumopulus或美木繡球V.prunifolium)制劑作為子宮鎮(zhèn)靜劑,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、子宮出血、產(chǎn)前疼痛等,收載于歐美一些國家的藥典中。歐木繡球所含之甙對(duì)子宮、血管有收縮作用;此外,也含有抑制性成分;50%醇提取物效果較好。果實(shí)能強(qiáng)心、利尿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燥濕止癢。主疥鮮;濕爛癢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適量,煎湯熏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(《吳普本草》),竹木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赤節(jié)(《別錄》),白菝葜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粉萆薢(《本草從新》),金剛、硬飯團(tuán)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長編》),山田薯、土薯蕷(《泉州本草》),麻甲頭(《廣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、大萹蓄、鳥蓼、扁竹、竹節(jié)草、豬牙草、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季葉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種子(見“蓖麻子”)、根及葉入藥。夏秋采根及葉,分別曬干或鮮用。性味葉:甘、辛,平。有小毒。根:淡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葉:消腫拔毒,止癢。治瘡瘍腫毒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。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,完整者呈掌狀深裂,徑20~40厘米,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,邊有不規(guī)則鋸齒,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,下面淡綠色,主脈掌狀,側(cè)脈羽狀,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實(shí),曬干,除去果殼,收集種子。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,稍扁,長0.9~1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