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連蕊茶

    拼音注音Lián Ruǐ Chá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山茶科植物毛花連蕊茶的根、葉、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mellia fraterna Hance

    采收和儲藏:根、葉,全年均可采,根切片,曬干,葉鮮用;花,春季采集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50-500m的山地疏林中,以及山谷、林緣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毛花連蕊茶 常綠灌木,高1-5m。幼枝密被直伸的粗長毛,老枝無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3-6mm,密生長柔毛;葉片革質(zhì),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,長3-8cm,寬2.5-4.5cm,先端漸尖或長尾狀,基部楔形、寬楔形或近圓形,邊緣具細(xì)鈍鋸齒,上面除中脈外無毛,下面常有緊貼長柔毛及突起毛跡,葉脈在下面較顯著?;▋尚裕瑔紊谌~腋或2朵生于近枝頂;花白色或帶青紫色,徑約3.5cm;花梗粗壯,長3-4mm;小苞片5,與萼片均密被粗長柔毛,且均宿存;花萼杯狀,裂片5,近半圓形;花瓣大小及形狀不一;雄蕊多數(shù),無毛;子房上位,無毛,花柱1,細(xì)長,柱頭3裂。蒴果近球形,徑約1.8cm?;ㄆ?月,果期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微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消腫。主癰腫瘡瘍;咽喉腫痛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來源藥材基源:為胡頹子科植物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r. delavayi Lecte.的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ù來源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tis labrusca 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根及莖洗凈,切片,葉切碎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此種產(chǎn)于美國東部,美國栽培葡萄品種多出自此種?,F(xiàn)我國云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背三七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別名大肥牛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土生地、白仔菜藥、散血姜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,土田七(《廣西中藥志》),三百棒、地滾子,大救駕、百步還陽、石三七、樹三七(《云南中草藥》),大綠葉、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處《云南中草藥》來源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莖葉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背三七“條。性味《云南中草藥》:“咸微辛,寒,有毒。“功能主治清熱,舒筋,止血,祛瘀。治百日咳,風(fēng)濕痛,骨折、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背葉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野桐、葉下白、白背木、白背娘、白樸樹、白帽頂來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(Lour.) Muell.-Arg.以根及葉入藥。根全年可采,洗凈,切片,曬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