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槐樹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,《本草綱目》列舉槐之花、葉、枝、實、根皮、槐膠等皆可用,足證全樹都是藥。
槐花:又名槐蕊、槐米,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(槐米)。其味苦,性微寒,功能涼血止血,清肝瀉火。主治便血痔血、血痢、崩漏、吐血衄血、肝熱目赤、頭痛眩暈等。藥理證實有保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,減少血管通透性,恢復(fù)正常彈性,擴張冠狀動脈,改善心肌循環(huán),防止動脈硬化,降血壓、抗炎、抗過敏等作用,對某些細菌、真菌、病毒均有抑制作用。
槐角:又名槐實,為槐的果實。其味苦,性寒,功能清熱潤肝,涼血止血。主治腸風(fēng)瀉血、痔血、崩漏、血淋、血痢、心胸?zé)?、風(fēng)眩欲倒、陰瘡濕癢等。藥理證實有升高血糖,殺滅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的作用。
槐枝:為槐的嫩枝。其味苦,性平,功能止血止痛,消除瘡癢。主治崩漏帶下、目赤腫痛、痔瘺、疥瘡、皮膚瘙癢等。
槐白皮:為槐的樹皮或根皮的內(nèi)層白皮。其味苦,性平,功能祛風(fēng)除濕,消腫止痛。主治風(fēng)邪外中、身體強直、肌膚不仁、口瘡牙疳、腸風(fēng)下血、陰部癢痛、瘡疽、燙傷等。
四藥均有清熱止血作用,槐花偏于清肝瀉火,槐角偏于涼血止血,槐枝偏于消瘡止痛,槐白皮偏于祛風(fēng)除濕,臨證需加以辨別。脾胃虛弱者及孕婦忌服。(周向前)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槐樹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,《本草綱目》列舉槐之花、葉、枝、實、根皮、槐膠等皆可用,足證全樹都是藥。
槐花:又名槐蕊、槐米,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(槐米)。其味苦,性微寒,功能涼血止血,清肝瀉火。主治便血痔血、血痢、崩漏、吐血衄血、肝熱目赤、頭痛眩暈等。藥理證實有保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,減少血管通透性,恢復(fù)正常彈性,擴張冠狀動脈,改善心肌循環(huán),防止動脈硬化,降血壓、抗炎、抗過敏等作用,對某些細菌、真菌、病毒均有抑制作用。
槐角:又名槐實,為槐的果實。其味苦,性寒,功能清熱潤肝,涼血止血。主治腸風(fēng)瀉血、痔血、崩漏、血淋、血痢、心胸?zé)?、風(fēng)眩欲倒、陰瘡濕癢等。藥理證實有升高血糖,殺滅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的作用。
槐枝:為槐的嫩枝。其味苦,性平,功能止血止痛,消除瘡癢。主治崩漏帶下、目赤腫痛、痔瘺、疥瘡、皮膚瘙癢等。
槐白皮:為槐的樹皮或根皮的內(nèi)層白皮。其味苦,性平,功能祛風(fēng)除濕,消腫止痛。主治風(fēng)邪外中、身體強直、肌膚不仁、口瘡牙疳、腸風(fēng)下血、陰部癢痛、瘡疽、燙傷等。
四藥均有清熱止血作用,槐花偏于清肝瀉火,槐角偏于涼血止血,槐枝偏于消瘡止痛,槐白皮偏于祛風(fēng)除濕,臨證需加以辨別。脾胃虛弱者及孕婦忌服。(周向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