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落地小金錢

    拼音注音Luò Dì Xiǎo Jīn Qián別名

    魚膽草、蛇總管、四環(huán)素草、苦草、苦膽草、地膽草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苦玄參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icria fel-terrae Lour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疏林中及荒田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苦玄參 一年生草本,長達1m。全株被短粗毛?;抠橘牖蚺P,節(jié)上生根;枝叉分,有條紋,節(jié)常膨大。葉對生;葉柄長約1.8cm;葉片卵形,有時幾為圓形,長3-5cm,寬2-3cm,先端急尖,基部下延于柄,邊緣有圓鈍鋸齒,兩面被短毛。總狀花序,有花4-8朵;花梗細弱;苞片細??;萼裂片4,分生,外面2片長圓狀卵形,果時增大,長可達1.4cm,寬1cm,基部心肘形,有網(wǎng)脈;花冠白色或紅褐色,長約1.2cm,管長約6.5mm,上唇直立,基部很寬,向上較狹變舌狀,先端微凹,下唇寬闊,3裂,中裂向前突出;雄蕊4;前方一對退化,著生于花冠管喉部,花絲貼生于花冠,凸起很高,密生長毛,先端膨大而弓曲,花絲游離。蒴果卵形,長5-6mm,室間2裂,包于縮萼內(nèi)。種子多數(shù)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本品節(jié)上生根,枝叉分,有條紋,被短糙毛,節(jié)常膨大。葉片卵圓形,長3-5cm,邊緣有圓鈍鋸齒,兩面均被糙毛。總狀花序的總苞片細?。惠嗔哑?,分生;花冠白色或紅褐色,唇形,上唇頂端凹,下唇寬闊。味苦。

    毒性

    小鼠急性毒性,水浸膏(干浸膏)腹腔注射給小鼠給藥的半數(shù)致死量為1432.0±145.4mg/kg,口服給藥的半數(shù)致死量>22 500mg/kg;兔亞急性毒性:小劑量組0.6g/kg,大劑量組3.0g/kg,連續(xù)給藥10天。給藥組動物體重略有下降,少數(shù)動物3-4天出現(xiàn)軟便或爛便,經(jīng)1-2天后即自行恢復(fù)。肝腎功能用藥前后均無變化。試驗動物分別于停藥后立即處死一半,停藥后1個月再處死另一半,病理切片檢查,小劑量組無變化,大劑量組半數(shù)有輕度間質(zhì)性肝炎及慢性腎盂腎炎病變,其他臟器則無變化;狗亞急性毒性:采用0.6g/kg和3.0g/kg二個劑量組給藥動物食欲略有下降,體重也略有減輕。大劑量組動物出現(xiàn)嘔吐腹瀉,肝腎功能無異常,病理檢查:大劑量組有肝細胞萎縮,肝組織壞死,周圍伴有炎性浸潤,腎臟也出現(xiàn)腎盂腎炎病變,小劑量有輕微肝腎病變。結(jié)果表明,狗的毒性反應(yīng)較兔為嚴(yán)重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苦玄參含苦玄參甙(picfeltarraenin)ⅠA、ⅠB.[1,2]Ⅱ, 苦玄參甙元(picfeltarraegenin)Ⅰ-Ⅵ,苦玄參酮(Picfeltarraenone)[1,4]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.中樞抑制作用:從苦玄參中提取的苦玄參甙制成1%濃度,按50mg/kg腹腔注射可顯著延長硫賁妥鈉(50mg/kg)對小鼠的睡眠時間;并能明顯減少小鼠醋酸扭體的反應(yīng)次數(shù),提高熱板法小鼠的痛閾值;地西泮(安定)試驗表明,苦玄參甙可明顯減少激怒小鼠的格斗次數(shù),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,表明苦玄參甙具有中樞鎮(zhèn)靜、鎮(zhèn)痛和安定作用。

    2.抗菌作用:將苦玄參的水浸膏經(jīng)95%乙醇沉淀,醇溶部分再轉(zhuǎn)溶于水,先以乙酸乙酯抽出(部位A),再以乙醇乙酯:95%乙醇(3:1)抽出(部位B),水母液為部位C,及苦玄參水煎液經(jīng)抑菌譜試驗對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傷寒桿菌、痢疾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八疊球菌、蠟狀桿菌、枯草桿菌均有抗菌作用。與一般抗菌植物藥相比,效價較強,抗菌譜也較廣。

    3.抗癌作用:苦玄參根提取物B部分,具有抗艾氏腹水癌的作用,對小鼠S180實體瘤的抑瘤率為34.8%-56.1%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消腫止痛。主風(fēng)熱感冒;咽喉腫痛;痄腮;癤瀉痢疾;痔瘡;濕疹;毒蛇咬傷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常春藤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別名三角楓、追風(fēng)藤、上樹蜈蚣、鉆天風(fēng)來源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中華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. Koch var. sinensis (Tobl.) Rehd.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常春藤子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實。秋后采集。性味《本草拾遺》:“甘,溫,無毒。“功能主治《本草拾遺》:“主風(fēng)血羸者,腹內(nèi)諸冷血閉,強腰腳,變白?!坝梅ㄓ昧績?nèi)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別名花葉葉、小花草、花花草出處《紅河中草藥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。夏、秋采。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紅河州南部熱帶半山坡的疏林草叢中。原形態(tài)直立草本。莖圓柱形,基部木質(zhì),被棕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烏拼音注音Cí Wū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。生境分布棲于山區(qū)及平原的田野間,好群棲。主食農(nóng)作物的種子,亦吃昆蟲。分布幾遍全國,但南方較少。原形態(tài)寒鴉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烏、鸒(《詩經(jīng)》),鵯鶋(《爾雅》)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烏膽拼音注音Cí Wū Dǎn別名烏鴉膽(《綱目拾遺》)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膽。功能主治《綱目拾遺》:“明日開瞽,功勝空青,點青盲最驗。解藤黃毒?!皬?fù)方治爛弦風(fēng)眼及翳障:烏鴉膽點之。(王玷桂《不藥良方》)摘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