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為鼠李科植物銅錢樹的根。
生于山地林間。分布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銅錢樹,又名:馬鞍秋(《思南府志》)。
落葉喬木,高達(dá)15米。樹皮暗灰色,剝落狀;小枝呈"之"字形曲折,密被皮孔,無刺。單葉互生,橢圓狀卵形至廣卵形,長(zhǎng)4~10厘米,寬2.5~9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至闊楔形,邊緣具波狀齒,近革質(zhì);葉柄長(zhǎng)3~6厘米?;S綠色,具長(zhǎng)梗,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;萼5裂;花瓣5;雄蕊5;子房2~3室與花盤合生。核果木質(zhì),扁形,周圍有寬廣薄翅,形如銅錢,徑約2.5厘米。紫褐色?;ㄆ?月。果期10月。
樹皮含鞣質(zhì)。
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"治勞傷乏力。金錢木根五至六錢,加仙鶴草,白馬骨、紫青藤(牯嶺勾兒茶)各三至四錢。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、晚飯前各服一次。"
金錢木、麻介刺馬鞍秋。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。
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銅錢樹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.[P.orientalis (Franch.) Hemsl.]
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后采根,洗凈,切片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林間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銅錢樹 落葉喬木,高達(dá)15m。樹皮灰褐色,剝落狀。小枝細(xì)長(zhǎng),“之”形曲折,無毛,有皮孔,常有刺或無刺。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0.6-2cm;無托葉刺,但幼樹葉柄基部有2個(gè)針刺;葉片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,長(zhǎng)4-10cm,寬2.5-9cm,先端長(zhǎng)漸尖或漸尖,基部偏斜,近圓形至寬楔形,邊緣有細(xì)鋸齒或圓齒,上面亮綠色,背面淡綠色,兩面無毛,基出脈三條。聚傘花序或聚傘圓錐花序,頂生或兼有腋生;花小,黃綠色,兩性;花萼5裂,裂片三角形或?qū)捖研?;花?,匙形;雄蕊5,長(zhǎng)于花瓣;花盤五邊形,5淺裂;子房2-3室,與花盤合生。核果草帽狀,周圍有木栓質(zhì)寬翅,近圓形,似“銅錢”。徑約2 .5cm或更大,無毛,果熟時(shí)紫褐色;果梗長(zhǎng)約2cm,下垂?;ㄆ?-6月,果期7-10月。
肝;脾經(jīng)
甘;平
補(bǔ)氣。主勞傷乏力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治勞傷乏力。金錢木根五至六錢,加仙鶴草、白馬骨、紫青藤(牯嶺勾兒茶)各三至四錢。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、晚飯前各服一次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銅錢樹的根。
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。分布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銅錢樹,又名:馬鞍秋(《思南府志》)。
落葉喬木,高達(dá)15米。樹皮暗灰色,剝落狀;小枝呈"之"字形曲折,密被皮孔,無刺。單葉互生,橢圓狀卵形至廣卵形,長(zhǎng)4~10厘米,寬2.5~9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至闊楔形,邊緣具波狀齒,近革質(zhì);葉柄長(zhǎng)3~6厘米?;S綠色,具長(zhǎng)梗,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;萼5裂;花瓣5;雄蕊5;子房2~3室與花盤合生。核果木質(zhì),扁形,周圍有寬廣薄翅,形如銅錢,徑約2.5厘米。紫褐色?;ㄆ?月。果期10月。
化學(xué)成分樹皮含鞣質(zhì)。
功能主治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"治勞傷乏力。金錢木根五至六錢,加仙鶴草,白馬骨、紫青藤(牯嶺勾兒茶)各三至四錢。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、晚飯前各服一次。"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金錢木根拼音注音Jīn Qián Mù Gēn別名金錢木、麻介刺馬鞍秋。
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Paliurus出處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銅錢樹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.[P.orientalis (Franch.) Hemsl.]
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后采根,洗凈,切片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林間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銅錢樹 落葉喬木,高達(dá)15m。樹皮灰褐色,剝落狀。小枝細(xì)長(zhǎng),“之”形曲折,無毛,有皮孔,常有刺或無刺。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0.6-2cm;無托葉刺,但幼樹葉柄基部有2個(gè)針刺;葉片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,長(zhǎng)4-10cm,寬2.5-9cm,先端長(zhǎng)漸尖或漸尖,基部偏斜,近圓形至寬楔形,邊緣有細(xì)鋸齒或圓齒,上面亮綠色,背面淡綠色,兩面無毛,基出脈三條。聚傘花序或聚傘圓錐花序,頂生或兼有腋生;花小,黃綠色,兩性;花萼5裂,裂片三角形或?qū)捖研?;花?,匙形;雄蕊5,長(zhǎng)于花瓣;花盤五邊形,5淺裂;子房2-3室,與花盤合生。核果草帽狀,周圍有木栓質(zhì)寬翅,近圓形,似“銅錢”。徑約2 .5cm或更大,無毛,果熟時(shí)紫褐色;果梗長(zhǎng)約2cm,下垂?;ㄆ?-6月,果期7-10月。
化學(xué)成分樹皮含鞣質(zhì)。
歸經(jīng)肝;脾經(jīng)
性味甘;平
功能主治補(bǔ)氣。主勞傷乏力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各家論述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治勞傷乏力。金錢木根五至六錢,加仙鶴草、白馬骨、紫青藤(牯嶺勾兒茶)各三至四錢。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、晚飯前各服一次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