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茵陳蒿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直莖蒿的幼苗或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teimisa edgworthii Balakr. [A. de- missa Krasch.; .stricta arct. Non Heyne ex DC.]
采收和儲藏:4-6月采收幼苗,先凈,陰干。9-10月挖根,除去泥沙,洗凈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200-4700m的山坡;路旁;林緣;河灘;荒地及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;青海;新疆;四川;云南;西藏等地。
直莖蒿 一二年生草本,高20-90cm。主根單一,偶有營養(yǎng)枝。莖單一,紫紅色或黃褐色,有細(xì)縱棱,自莖中下部分枝,莖、枝初時有灰白色柔毛,后漸無毛。葉片初時被灰白色柔毛,后漸脫落;基生葉與莖下部卵形或長卵形,長1.5-3cm,寬1-2.5cm,二至三回疏狀全裂,葉柄長2-2.8cm,花期葉常萎謝;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卵形,長1-2cm,寬0.5-0.8cm,二回羽狀全裂,每側(cè)裂片(3)-枚,裂片再次3全裂,葉柄長0.5-2cm,基部有小的假托葉;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羽狀的小枝上2到數(shù)枚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;總苞片3層,外層背面綠色或帶紫色,邊緣狹膜質(zhì),中、內(nèi)層邊寬膜質(zhì)或全凜半膜質(zhì);雌花10-20朵,花冠桅部2裂齒,花柱2叉,叉端尖;兩性花3-5朵,不育,花冠管狀,花藥線形,先端附屬物尖,花柱2裂,不叉開,退化子房不明顯。瘦果倒卵形?;?、果期7-9月。
味苦;微辛;性寒
清熱利濕。主肝炎;膽囊炎;氣管炎
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茵陳蒿
來源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直莖蒿的幼苗或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teimisa edgworthii Balakr. [A. de- missa Krasch.; .stricta arct. Non Heyne ex DC.]
采收和儲藏:4-6月采收幼苗,先凈,陰干。9-10月挖根,除去泥沙,洗凈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200-4700m的山坡;路旁;林緣;河灘;荒地及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;青海;新疆;四川;云南;西藏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直莖蒿 一二年生草本,高20-90cm。主根單一,偶有營養(yǎng)枝。莖單一,紫紅色或黃褐色,有細(xì)縱棱,自莖中下部分枝,莖、枝初時有灰白色柔毛,后漸無毛。葉片初時被灰白色柔毛,后漸脫落;基生葉與莖下部卵形或長卵形,長1.5-3cm,寬1-2.5cm,二至三回疏狀全裂,葉柄長2-2.8cm,花期葉常萎謝;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卵形,長1-2cm,寬0.5-0.8cm,二回羽狀全裂,每側(cè)裂片(3)-枚,裂片再次3全裂,葉柄長0.5-2cm,基部有小的假托葉;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羽狀的小枝上2到數(shù)枚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;總苞片3層,外層背面綠色或帶紫色,邊緣狹膜質(zhì),中、內(nèi)層邊寬膜質(zhì)或全凜半膜質(zhì);雌花10-20朵,花冠桅部2裂齒,花柱2叉,叉端尖;兩性花3-5朵,不育,花冠管狀,花藥線形,先端附屬物尖,花柱2裂,不叉開,退化子房不明顯。瘦果倒卵形?;?、果期7-9月。
性味味苦;微辛;性寒
功能主治清熱利濕。主肝炎;膽囊炎;氣管炎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