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假鵲腎樹

    拼音注音Jiǎ Què Shèn Shù別名

    止血樹皮、清水跌打、滑葉跌打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云南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桑科植物假鵲腎樹樹皮。秋季采集。取皮曬干,碾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水邊多巖石的雜木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喬木,高達15米,胸徑達25厘米。樹皮灰褐色或褐色,平滑,近無毛。有乳狀樹液,葉革質,橢圓狀矩圓形或倒矩圓狀披針形,長8~15厘米,寬2~3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全緣,側脈水平伸展,細而密,邊緣閉鎖;葉柄長1~2厘米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,雄花序單生或成對,呈蝎尾狀聚傘花序,有苞片3枚,花被片5,雄蕊5,退化雌蕊小,線形;雌花單生于葉腋或雄花序上,有小苞片4枚,花被片4~5,近圓形,有柔毛,子房近球形,花柱頂生,2線形分枝,被褐色短毛。果近球形,包藏于擴大的花被內?;ㄆ谇锒?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苦辛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消炎止血,鎮(zhèn)痛祛瘀。治消化道出血,胃痛,外傷出血,跌打,風濕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3~5錢;或研末,1~3錢,分三次服。外用:研末撒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消化道出血:滑葉跌打。研末,每日三至八次,每次三分至一錢,開水送服。

    ②治外傷出血:滑葉跌打。研末,外撒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茅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Gēn別名絲茅草、茅草、白茅草、茅草根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. var. major (Nees)C. 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茅花拼音注音Bái Máo Huā別名營花(《唐本草》),茅盔花、茅針花(《江蘇植藥志》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。4~5月花盛開前采收。摘下帶莖的花穗,曬干。生境分布主產江蘇、浙江。其他各地亦有。性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(《本經》),茅筍、茅針(《本草拾遺》),茅錐(劉禹錫《傳信方》),茅蜜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茅荑、茅揠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茅芽(《醫(yī)學衷中參西錄》)。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禾本科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、羊奶子、倒扎草、筆管草、水風、茅草細辛、獨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,以根入藥。秋季采收,除去須根,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。性味甘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、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.[Pen-nisetum ongolicum Franch.;P.flacci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