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假茼蒿

    拼音注音Jiǎ Tónɡ Hāo別名

    野茼蒿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冬風菜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南寧市藥物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革命菜全草。夏季采收。一般以鮮用為佳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荒地、路旁、林下和水溝邊。分布我國南部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可達1米。莖圓形,有縱條紋。單葉互生;具長柄;葉片矩圓狀橢圓形,長7~12厘米,先端短尖或鈍,基部漸狹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齒缺或淺裂,兩面近禿凈。頭狀花序少數,腋生及頂生,排列成狹圓錐花序;總苞綠色,圓柱形,長約1厘米,苞片約20余枚,線狀披針形,邊緣膜質,頂端有小束毛;花粉紅色,全部為管狀花。瘦果狹圓柱形,赤紅色,有線條,被小毛;冠毛白色,豐富。花期夏季前后。

    性味

    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辛,平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行氣,利民治水腫。"

    ②《廣西本草選編》:"健脾消腫,清熱解毒。治感冒發(fā)熱,痢疾,腸炎,尿路感染,營養(yǎng)不良性水腫,乳腺炎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,曬干,除去種皮,收集種仁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枝節(jié)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樹枝?;瘜W成分木材含揮發(fā)油,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,約占50%,中有雪松醇,韋得醇,α-,β-及γ-叩巴萜醇,α-異叩巴萜醇,α-及β-側柏萜醇,β-異側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Shù別名柏、香扁柏來源柏科柏屬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.[Chamaecyparis funebris (Endl.) Franco],以種子、葉和樹脂等入藥。種子于球果秋季未裂開前采摘;樹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樹葉拼音注音Bǎi Shù Yè出處《分類草藥性》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葉。全年可采,剪取枝葉,陰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,公路旁、古墓和廟宇等處常栽培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分布。原形態(tài)柏木,又名:香柏(《三輔舊事》),香扁柏、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樹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別名柏樹子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香柏樹子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實。8~10月,果實長大而未裂開時采收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柏樹葉“條。性味苦澀,平。①《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