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亞洛輕[傣語]、大苦木、臭子
楝科漿果楝屬植物灰毛漿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 (Pell.)Hand.-Mazz.,以根、葉入藥。根全年可采,切片曬干。葉夏秋采,鮮用或陰干。
苦,涼。
清熱解毒,行氣通便,截瘧。用于感冒,發(fā)熱不退,瘧疾,大便秘結(jié),腹痛,痢疾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;外用治小兒皮炎,皮膚瘙癢,燒燙傷。
根3~5錢,葉0.5~1兩。外用鮮葉適量煎水洗。
軟柏木、大苦木、假吳萸,魚膽木、串黃皮、野茶辣、山黃皮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,亞洛輕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,野桐椒、臭子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。
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為楝科植物灰毛漿果楝的根或葉。全年可采。
生于河岸、路邊等處的灌木林中。分布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灌木或小喬木,小枝被茸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;葉柄被茸毛;小葉9~17,對生或近對生,紙質(zhì),卵形至卵狀矩圓形,長5~10厘米,寬3~5厘米,基部偏斜,先端漸尖或突尖,全緣或有齒,兩面均被灰黃色柔毛,下面尤密。圓錐花序腋生,長10~15厘米,被柔毛;花淡黃色,萼5裂,外被柔毛;花瓣5,狹矩圓形,先端略尖,外被緊貼的疏柔毛;雄蕊10,花絲合生成短筒;子房球形,無毛。核果球形,皮外略肉質(zhì),干后有5棱,徑約5毫米。
《廣西中草藥》:"辛苦,微溫。"
祛風(fēng)化濕,行氣止痛。治感冒,風(fēng)濕痹痛,痢疾,瘧疾,腹痛,燙傷,皮膚瘙癢。
①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治風(fēng)濕,跌打,痢疾,絞腸痧肚痛。"
②《廣西中草藥》:"祛風(fēng)化濕,行氣止痛。治痢疾,瘧疾。"
③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清熱解毒,消炎消腫,治大便秘結(jié),感冒,高熱不退,燙燒傷,皮膚瘙癢。"
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品1~2兩)。外用:煎水洗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亞洛輕[傣語]、大苦木、臭子
來源楝科漿果楝屬植物灰毛漿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 (Pell.)Hand.-Mazz.,以根、葉入藥。根全年可采,切片曬干。葉夏秋采,鮮用或陰干。
性味苦,涼。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行氣通便,截瘧。用于感冒,發(fā)熱不退,瘧疾,大便秘結(jié),腹痛,痢疾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;外用治小兒皮炎,皮膚瘙癢,燒燙傷。
用法用量根3~5錢,葉0.5~1兩。外用鮮葉適量煎水洗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假茶辣拼音注音Jiǎ Chá Là別名軟柏木、大苦木、假吳萸,魚膽木、串黃皮、野茶辣、山黃皮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,亞洛輕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,野桐椒、臭子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。
出處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來源為楝科植物灰毛漿果楝的根或葉。全年可采。
生境分布生于河岸、路邊等處的灌木林中。分布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灌木或小喬木,小枝被茸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;葉柄被茸毛;小葉9~17,對生或近對生,紙質(zhì),卵形至卵狀矩圓形,長5~10厘米,寬3~5厘米,基部偏斜,先端漸尖或突尖,全緣或有齒,兩面均被灰黃色柔毛,下面尤密。圓錐花序腋生,長10~15厘米,被柔毛;花淡黃色,萼5裂,外被柔毛;花瓣5,狹矩圓形,先端略尖,外被緊貼的疏柔毛;雄蕊10,花絲合生成短筒;子房球形,無毛。核果球形,皮外略肉質(zhì),干后有5棱,徑約5毫米。
性味《廣西中草藥》:"辛苦,微溫。"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化濕,行氣止痛。治感冒,風(fēng)濕痹痛,痢疾,瘧疾,腹痛,燙傷,皮膚瘙癢。
①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治風(fēng)濕,跌打,痢疾,絞腸痧肚痛。"
②《廣西中草藥》:"祛風(fēng)化濕,行氣止痛。治痢疾,瘧疾。"
③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清熱解毒,消炎消腫,治大便秘結(jié),感冒,高熱不退,燙燒傷,皮膚瘙癢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品1~2兩)。外用:煎水洗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