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九牛造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九牛造拼音注音Jiǔ Niú Zào別名

    五朵云、九牛七、翻天?。ā蛾兾髦胁菟帯罚鹛炖祝洗ā冻S弥胁菟幨謨浴罚?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廣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大戟科植物九牛造。秋季采挖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緣草叢中。分布陜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含白漿汁。主根粗壯,圓錐形,肉質,黃褐色,有數條側根。莖直立,上部分枝,無毛。葉互生,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3~5厘米,寬1~1.6厘米,全緣。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,有3~5條輻射總梗,基部有一輪葉狀總苞,每一總梗再分2小傘梗;花小,黃綠色,雌雄花同生于簡狀總苞中,雄花由單一的雄蕊和一柄組成,雌花單生于總苞的中央,突出,由一個3室的子房組成,每室有胚珠1顆。蒴果有3棱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苦,溫,有毒。

    注意

    反烏頭、甘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通便,利水,消積,破瘀,止痛。治二便不通,積聚腹脹,胸膈不利,肝硬化腹水,急性腸炎,消化不良,勞傷,跌打損傷,瘀血作痛,無名腫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0.5~1錢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積聚腹脹,胸膈不利:九牛造、野棉花各一錢,制朱砂七二錢,紅石耳四錢。水煎服。

    ②治消化不良:九牛造一錢,紅石耳四錢,老龍皮、魚腥草、枳實各三錢,茱苓草二錢,木通一錢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九牛造拼音注音Jiǔ Niú Zào別名

    震天雷、九牛七、翻天印、柳州七、鐵筷子、五朵云、通大海、冷水七、搜山虎。

    英文名Root of Hupeh Euphorbia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;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大戟科植物湖北大戟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uphorbia hylonoma Hand.Mazz.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2800m的山坡、山溝或灌叢、草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湖北大戟 多年生草本,高25-100cm。根圓錐狀,直徑達15mm。莖直立,無毛或上部有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極短;葉片倒披針形至狹卵形,長5.5-10cm,寬1-2cm,先端鈍圓或微尖,基部楔形,全緣,下面淡綠色,有時被稀毛。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,頂生者有細長傘梗2-5,下部有輪生苗葉3-5,苞葉倒披針形;腋生者傘梗細長,單生,苞葉2-3,菱形或三角狀卵形,長1-3cm,寬0.5-2cm;總苞長約2mm,4裂;腺體腎狀,長圓形,長約1mm;雄花10-12,每朵具雄蕊1;雌花1,生于雄花中央,子房有短柄,花柱2裂。蒴果扁球形,長約3mm;種子長2mm,平滑,靠頂部有偏向一側的種阜?;ㄆ?-7月,果期7-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呈圓錐形,中段以下略有分枝,直徑1.5-2cm,表面黃褐色。斷面黃色,有白乳汁外流。氣微,味苦。

    歸經

    肝;脾經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苦;性涼;有毒

    注意

    反烏頭、甘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積除脹;瀉下逐水;破瘀定痛。主食積臌脹;二便不通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1.5-3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1.治積聚腹脹,胸膈不利:九牛造、野棉花各一錢,制朱砂七二錢,紅石耳四錢。水煎服。2.治消化不良:九牛造一錢,紅石耳四錢,老龍皮、魚腥草。枳實各三錢,茱苓草二錢,木通一錢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、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花。功能主治治中風,又清熱毒,發(fā)麻疹。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1~3錢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椿葉拼音注音Chūn Yè別名椿木葉(《唐本草》),春尖葉(《重慶草藥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葉?;瘜W成分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、C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?!阿凇夺t(yī)林纂要》:“甘苦辛,平?!白?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別名椿花、椿芽樹花、春尖花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的花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[Cedrel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別名香椿皮(《經驗方》),春顛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食療本草》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。全年均可采收,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最易剝離。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;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Pí別名臭椿、椿根皮、樗白皮、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來源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(Mill.)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。全年均可剝取,曬干,或刮去粗皮曬干。性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