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黑升麻

    拼音注音Hēi Shēnɡ Má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糙葉斑鳩菊。秋季采集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草坡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廣東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~100厘米,密被柔毛,少分枝,葉互生,有短柄;橢圓狀披針形,長3.5~8厘米,寬1~3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銳鋸齒,兩面密被柔毛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排列成具葉的圓錐花序;每小柄上具頭狀花序1對;總苞筒狀,苞片3~4列。紫紅色,外層的極短;花全為管狀,淡紫色;冠毛白色。

    性味

    辛甘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發(fā)表散寒。治風(fēng)寒感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。春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中,或林緣附近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遼東楤木,又名:龍牙梅木、刺龍牙、虎陽刺。小喬木,高1.5~3米。樹皮灰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ù別名野茨菇、山茨菇來源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狀莖入藥。全年可采,切碎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痛,消食,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別名馬刺、香信、假芫荽、簕芫荽、山芫荽、大葉芫荽來源傘形科刺芫荽屬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,陰干或鮮用。性味辛、微苦,溫。功能主治疏風(fēng)解熱,健胃。用于感冒,麻疹內(nèi)陷......
  • 別名野花椒、巖椒來源蕓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化學(xué)成分果實含揮發(fā)油0.57~2.0%。性味辛、麻,溫。功能主治溫中散寒,止痛,殺蟲,避孕。主治胃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避孕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Xiàn Cài別名刺莧、野莧菜、野刺莧、假莧菜、豬母刺、白刺莧來源莧科莧屬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.,以全草或根、莖、葉入藥。夏秋采挖,分別曬干備用。性味甘、淡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利濕,解毒消腫,涼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