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蝴蝶果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蝴蝶果別名

    紅翅槭

    來源

    槭樹科蝴蝶果Acer fabri Hance,以果實(shí)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長江流域及華南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、澀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,利咽喉。主治聲音嘶啞,咽喉炎,扁桃體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5~8錢,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蝴蝶果拼音注音Hú Dié Guǒ別名

    紅蝴蝶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槭樹科植物羅浮槭及桂林槭的果實(shí)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Acer fabri Hance2.Acer kweilinense Fang et Fang f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采收果實(shí)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海拔500-1800m的山地疏林中。

    2.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疏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羅浮槭 常綠喬木,高達(dá)10m。樹皮灰褐色或灰黑色;小枝圓柱形,無毛,當(dāng)年生枝紫綠色或綠色,多年生枝綠色或綠褐色。單葉對(duì)生;葉柄長1-1.5cm,無毛;葉片革質(zhì),披針形、長圓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7-11cm,寬2-3cm,全緣,先端銳尖或短銳尖,基部楔形或鈍形;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無毛或脈腋疏被叢毛;主脈在上面顯著、在下面凸起,側(cè)脈4-5對(duì)。花雜性,雄花和兩性花同株,紫色傘房花序;萼片5,紫色,微被短柔毛;花瓣5,白色,略短于萼片;雄蕊8;子房無毛,花柱短,柱頭平展;翅果嫩時(shí)紫色,熟時(shí)黃褐色或淡褐色;翅與小堅(jiān)果長3-3.4cm,寬8-10mm,張開成鈍角,果柄長1-1.5cm,無毛?;ㄆ?-4月,果期9月。

    2.桂林槭 本種與羅浮槭的區(qū)別為:葉柄纖細(xì),長4-5cm,被淡黃色長柔毛;葉片5裂,基部心形,邊緣有緊貼尖銳細(xì)鋸齒;基出脈5條。圓錐花序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為單粒種子的果實(shí),果皮一端向外延伸成翅狀,平展,類匙形,長25-30mm,寬6-10mm,黃褐色或淡棕色,偶見2個(gè)帶翅果實(shí)并排于一纖細(xì)果柄上,張開成鈍角,形似蝴蝶的翅膀。小堅(jiān)果凸起,卵形,直徑約4mm。破碎后氣微,味微苦澀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微苦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。主咽喉腫痛;聲音嘶?。桓窝?;肺結(jié)核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降丹拼音注音Bái Jiànɡ Dān來源學(xué)名:Hydrangyrum Chloratum Compositum。由汞與其它藥物加工制成。注意有毒。不供內(nèi)服。功能主治殺蟲。外治癰疽發(fā)背一切疔毒。用法用量2~6厘。備注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ǐnɡ Tái Cǎo來源藥材基源:為莎草科植物白穎苔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rex rigescens(Franch.)V.Krecz.[C.stenophylla Wahlb.var.rigescens Fr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別名魚眼木、鵲飯樹來源大戟科白飯樹屬植物白飯樹Fluggea virosa (Roxb. ex Willd.)Baill.[F. microcarpa Bl.],以全株入藥。隨用隨采,多鮮用。性味苦、微澀,涼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Yè出處《生草藥性備要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飯樹的枝葉。生境分布生于溪旁、路邊、灌木叢中。分布廣西、湖南,貴州,廣東、臺(tái)灣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白飯樹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又名:金柑藤,魚骨菜,白魚眼、魚眼木、白火炭、白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飯樹根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Gēn別名薏米蘊(yùn)(《嶺南采藥錄》),魚眼報(bào)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。出處《南寧市藥物志》來源為大戟料植物白飯樹的根,隨時(shí)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飯樹葉“條。化學(xué)成分樹皮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