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紅紫珠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紅紫珠拼音注音Hónɡ Zǐ Zhū別名

    野藍(lán)靛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、溪邊或疏林、叢草中。分布廣西、廣東、湖南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紅紫珠,又名:對(duì)節(jié)樹、小紅米果、紅葉紫珠、細(xì)米油珠。

    直立灌木,高達(dá)3米,全體被柔毛及星狀毛。單葉對(duì)生,具柄,倒卵形或倒矩圓形,長(zhǎng)10~14厘米,寬38~45毫米,先端急尖至銳尖尾,邊緣有三角狀鋸齒,基部心臟形,上面綠色,有柔毛,下面淺綠,側(cè)脈6~12對(duì),被短柔毛,較密生。聚傘花序,徑約2~3厘米;苞片細(xì)小,卵圓形;萼杯狀,萼齒不顯著,具腺點(diǎn);花冠紫紅色,長(zhǎng)約3毫米,4裂,卵圓形,外面被細(xì)毛,有腺點(diǎn);雄蕊4,花絲長(zhǎng)2倍過花冠;雌蕊1,花柱略長(zhǎng)過雄蕊,子房上位,禿凈;核果球狀,直徑約2毫米,紅色;花期4~5月。果期11~12月。

    注意

    ①治吐血、尿血:紅紫珠葉二至三兩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
    ⑦治外傷出血:紅紫珠葉研末,撒布患處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接骨。治跌打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兩。外用:研末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紅紫珠拼音注音Hónɡ Zǐ Zhū別名

    小紅米果、白金子風(fēng)、山霸王、野藍(lán)靛、漆大伯、空殼樹、對(duì)節(jié)樹、復(fù)生藥

    英文名Leaf of Reddish Beautyberry出處

    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葉及嫩枝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llicarpa rubella Lind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-1900m的山坡、河谷、林中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安微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灌木,高1-3m。小枝被黃褐色星鄭州志及多細(xì)胞腺毛。單葉對(duì)生;近無柄;葉片倒卵形名倒卵狀橢圓形,長(zhǎng)10-20cm,寬3-10cm,先端尾尖或漸尖,基部心形、近耳形或偏斜,邊緣具細(xì)鋸齒苦口婆心整齊粗齒,表面微被多細(xì)胞單毛,背面被星狀毛、單毛、腺毛及黃角腺點(diǎn);側(cè)脈6-10對(duì)。聚傘花序腋生,寬2-4cm,4-6次分歧,被毛與小枝同;花序梗長(zhǎng)2-3cm;苞片細(xì)小,卵圓形;萼杯狀,萼齒濕潤(rùn)著或鈍三角形,被星狀毛或腺毛及黃色腺點(diǎn);花冠紫紅色、黃綠色或白色,長(zhǎng)約3mm,先端4裂,裂片鈍圓,被腺毛及黃色腺點(diǎn);雄蕊4,長(zhǎng)為冠的2倍;子房有毛。果實(shí)紫紅色,徑約2mm?;ㄆ?-7月,果期7-11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嫩枝呈圓柱形,直徑0.4-0.9cm,表面灰褐色,被黃褐色星狀毛及多細(xì)胞腺毛,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遭受部明顯。葉多卷曲皺縮,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(zhǎng)8-20cm,寬3-9cm;先端較尖,基部略呈心形,邊緣有三角狀鋸齒,上表面暗棕色,下表面有黃色腺點(diǎn),兩面均有柔毛;葉柄極短,長(zhǎng)僅約0.3cm。氣微、味微苦、澀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腎;膀胱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止血;解毒消腫。主衄血;吐血;咯血;痔敵國(guó);跌打損傷;外傷出血;癰腫瘡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或研末撒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接骨。治跌打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n Jiū Zhàn Yè別名戰(zhàn)骨來源藥材基源:為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黃毛豆腐柴的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rmna puberula Pamp.Premna fulua Craib.采收和儲(chǔ)藏:春、夏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、生境分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斑鳩木拼音注音Bān Jiū Mù別名斑鳩菊、白花毛桃來源菊科斑鳩菊屬植物茄葉斑鳩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.,以根和葉入藥。根,全年可采,鮮用或洗凈切片曬干;葉秋季采。性味甘、苦,涼。功能主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斑鳩菊別名豆腐渣樹、聾耳朵樹、雞菊花來源菊科斑鳩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.[V. papillosa Franch.]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性味甘、澀,溫。功能主治消炎,解毒。主......
  • 別名暴馬子皮、白丁香、棒棒木、荷花丁香。英文名Syringae Cortex藥用部位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(Blume.)Hara var.mandshurica (Maxim.)Hara的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灌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暴馬子拼音注音Bào Mǎ Zǐ別名荷花丁香、白丁香來源木犀科丁香屬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(Blume) Hara var. mandshurica (Maxim.) Hara ,以樹干及枝條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