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紅榔木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紅榔木拼音注音Hónɡ Lánɡ Mù別名

    棉榔樹

    出處

    《文山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榆科植物毛白榆樹皮。全年可采。削除外皮,取第2層皮,曬干研粉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下、河邊、土質(zhì)肥沃的地方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喬木,高10~15米。樹皮粗糙,嫩枝有薄毛。單葉互生;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4~6厘米,寬3~4厘米,先端尖,邊緣有鋸齒,有10~13對側(cè)脈,主脈略偏斜。果實倒卵形,先端有深凹口。

    性味

    苦澀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接骨,消腫,止血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外傷出血:紅棉木粉末適量,敷于創(chuàng)面,加壓后包扎。

    ②治骨折(復(fù)位后,小夾板固定):紅梅木研粉,加酒調(diào)為糊狀,敷患處,三天換藥一次。

    ③治跌打腫痛:紅榔水粉末一至二錢酒沖服,日服二次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紅榔木拼音注音Hónɡ Lánɡ Mù別名

    大樹皮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文山中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榆科植物毛榆的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Ulmus adrossowii Litw.var.virgata(Planch.)Grudz.[U.virgata Wall.ex Planch.;U.Pumila L.var.pilosa Rehd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四季可采,去外皮,取第2層皮,曬干研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200-2400m的坡地及山谷闊葉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喬木。樹皮縱裂;當(dāng)年生枝密被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0.3-0.7cm;托葉早落;葉片卵形、橢圓形,稀菱形或倒卵形,長3-8cm,寬2-3.5cm,先端漸尖,基部斜寬楔形,上面密生硬毛,粗糙,下面有柔毛,尤以脈上顯著,有時無毛,但至少脈腋有簇生毛,邊緣具重鋸齒。翅果圓形或近圓形,長8-15mm,寬6-12mm,無毛,果翅淡綠色,果核部分淡紅色,位于翅果中部,果梗被毛。花、果期2-3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澀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化瘀;止血止痛。主骨折;跌打傷痛;外傷出血;胃腸出血;尿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研末,3-6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翅柄鐵線蕨拼音注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別名豬鬃草、豬鬃七(《貴州草藥》)。出處《貴州草藥》來源為鐵線蕨科植物團羽鐵線蕨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潮濕石灰?guī)r腳或墻縫中。分布河北、山東、甘肅、湖南、四川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來源藥材基源:為野牡丹科植物翅莖蜂斗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.Chen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切碎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Xiānɡ Qīnɡ別名白四棱鋒、楓茄香。出處浙江《科技簡報·醫(yī)藥衛(wèi)生部分》來源為菊科植物翅莖香青的全草。秋季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和丘陵地區(qū)。分布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具特殊芳香,高15~50厘米。全株被白色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翠云草拼音注音Cuì Yún Cǎo別名劍柏、藍(lán)地柏、地柏葉、伸腳草、綠絨草、爛皮蛇來源卷柏科卷柏屬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(Desv.) Spring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Yǔ Cǎo別名金雞獨立草(《王安卿采藥志》),翠翎草、矮腳鳳毛(《汪連仕采藥書》),孔雀花(《粵志》).神錦花、鶴翎草、鳳尾草、開屏風(fēng)毛(《綱目拾遺》),龍須、劍柏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藍(lán)地柏(《植物學(xué)大辭典》),綠絨草(......